转债即可转债或(通常为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持有投资者可按一定条件依自己的意愿转换为发行公司其它金融工具如对应正股股票等的债券。它在我国债券市场中为“新生代”和“小子辈”,无论从诞生时间、数量或发行公司到所拥有的张数或市值总规模,均远不及我国的国债、一般企业债、短融债,更不及股票和后来居上的基金等。虽自1991年始成功发行了我国历史上首只琼能源可转换债券而拉开了序幕,可经10年至2001年因进展缓慢仅增发寥寥数只、规模也才只扩至百亿元;此后,又历经了第二个10年到2011年6月底,可转债市场才拥有了几十只续存、规模触及1200亿元加待发近400亿元继而在向2000亿元目标进军。因而也就使得“名不见经传”的可转债,正式的从10年前的“小众”投资券种,发展到现今被越来越多的投资人认知和青睐,成为预防通胀的投资优选标的之一了。
关于可转债的比较优势特点,结合对其制度章法解析和市场博弈验证,可归纳为如下5点。
1、可转债的发行公司,是为相对优秀的上市公司,一般能保证到期兑付本息或按“约定”等执行转股。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须满足三个特殊条件:一为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二为本次发行后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末净资产额的40%;三为最近3个会计年度实现的平均可分配利润不少于公司债券1年的利息。
2、可转债所蕴涵“进可攻、退可守”的债股双重投资属性,为投资品中独树一帜。投资人既可逢A股市场持续低迷或发行公司盈利暂处不佳时,持有不动以发挥债性保护功能;也可转换成正股分享由发行公司的成长所带来的收益。溯及往史,可转债指数随2006、2007年A股大牛上涨了315%,所彰显的是“进可攻”;2008年A股沪指暴跌至2500点以下,可转债缘有保底价值而价格基本企稳,又体现的是“退可守”。
3、可转债的市场定价影响因素特别,包括正股价格、转股价、正股与转债规模、正股历史波动率、所含各式期权期限、市场无风险利率、同资质企业债到期收益率等。当正股价格下跌则可转债价格向纯债价值靠近,当正股价格上涨则可转债价格向转股价值靠近;可转债价格高出纯债价值的部分即为可转债所含复杂期权的市场价格。可转债的价格与正股的价格变化走势有着息息相联的正相关关系;其投资收益则含票面利息收入、补偿收益、买卖价差收益和数量套利收益等。
4、可转债比其正股更具良好的市场抗跌性。2003年来,可转债指数跑赢了沪指127%;有专家的研究数据显示,2011年来至5月23日,沪指大盘从最高点下跌的区间约在8%至9%,而同期可转债指数从最高点下跌的区间仅在1%至2%内。
5、可转债可“衍生”成同源资产配置标的的另类的可转债基金、可转债银行理财等金融产品。2011年6月汇添富、华安、中银等可转债基金的认购结束与成立,标志着“衍生”同源资产配置标的的另类金融产品的扩容大幕已拉开。
展望后市,通胀的不确定性和或居高位,依旧是干扰A股的关键因素。从趋势上分析,CPI6月份将再创35个月来新高,未来我国CPI年均涨幅或将长期居于3%至5%左右的相对高位。为此,投资者必须选择适合投资品以预防通胀。其中,可转债是较理想的目标选择。
投资者首先要巧用可转债预防通胀的“5项基本原则”。
1、应密切关注可转债市场与对应正股的整体与个券的走势。对走势可能分化特别是中小盘的,更要清楚、心中有数。应在对发行公司基本面的跟踪和详析基础上:或调整把握基本面良好的;或从发行公司基本面发生重大向好变化或经营业绩显著超越行业、所处行业受政策支持等方面,从中挑选未来上涨空间较大的对应个券,以期获超额收益。
2、要留意可转债债性指标的可控制下跌风险问题。具体可通过跟踪可转债个券的到期收益率和底价溢价率变化,再与历史平均水平进行比较,选择到期收益率为正、底价溢价率较低、债性较强的品种,来寻求较好的债底保护,以御市场的下行风险。
3、要关注并灵活把握可转债相关的发行、赎回、修正条款细节变化的综合考虑和差别对待。针对可提前回售期、可提前赎回期、票面现金流等的设置条款及其的复杂多变,在给予合理债性估值基础上,降低持有可转债的机会成本;做好转股价向下修正条款和转股博弈时机的迅速把握。
4、要学会采用数量化方法捕捉可转债所含期权低估、可转债负溢价产生的套利机会。当可转债市场价格严重低于理论价值、所含期权被低估、转债转股溢价率为负值时,均为可关注的套利机会,可采用数量化方法去捕捉。也可倚靠专业投资机构来做,如选投由公/私募基金管理人运作的可转债基金等。
5、要灵活的顺市而为和动静结合。即,在股市上涨和转股期内,将可转债券转换为正股股票,获相应正股的溢价收益;在股市低迷和转股期内,持可转债券“以静制动”,以求至少不亏本且期得利息。
其次要掌握并实施“6点招数策略”。
1、应把握扩容新上市可转债的申购收益来预防通胀。我们需识得,一般常态下,可转债发行上市首日价格会高于其面值,可通过网上申购或买入正股获得配售权的方式参与可转债交易,用大于等于通胀率的预期收益率来预防通胀。一则随着扩容,申购中签率会提高,为获得新可转债上市首日高溢价率收益提供了可能;二则若经研判对正股股权登记日之后的涨跌幅预期有信心,则可将手持正股所配售可转债的套利收益实现,来预防通胀。
2、应识时务的把握特殊市场情况下可转债的投资收益。若为激进的投资者,尤其在A股弱市横盘阶段,可把握可转债接近回售条件或修正转股价的特殊市场情况:或同时买入正股和对应的可转债,期在上市公司修正转股价而不构成回售时也能获利;或买入正股,待正股上涨,俟得有较好正收益战胜CPI。
3、伺机在可转债凸显“债性”时,考虑基本面良好新发或市价合理偏低者,作为纯债工具买入并持有。俟转股期结束后,获高于当时票面价值和高于CPI的收益。
4、应注意选择并利用好包括强制回售、转股价向下修正在内为可转债持有人提供较好收益保障的可转债产品的投资机会。如,在可转债期权处于虚值时,发行公司和投资人凭事先“约定”,可重新议定转股价格的条款,往往会使投资人在合理价格下取得大概率的收益回报。此外,还可通过其他一系列相关条款,在多重博弈中获得叠加收益。
5、应从顺应A股风格转换中,获取预防和抵御通胀的可转债投资收益。在具体操作上,建议多关注正股波动小而权证价值低使得收益稳定或价值被低估的大盘或中小盘可转债,可逢低吸纳,尤其是如眼下的银行可转债和石化可转债,宜做长线布局,以期分享其中长期收益。
6、必要时选投由专家团队理财的市场中存续的组合“衍生”准可转债产品,冀得胜过CPI的收益。可转债的不同品种估值高低不一,投资价值差异很大,且在A股、债券市场的不同时期的收益来源和风险属性也不同。若自身知识基础、经验积累、操盘能力不及,必要时可选如兴业可转债基金等,委托基金公司的专家团队代为打理。
(工行网站特约 作者:任占元)
专家简介:任占元,曾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宁夏分行,经济师职称,善于对银行信贷、投资理财等方面的宏观与中观层次的综合论述与分析,及个人投资基金等的理财体会等。曾在《中国金融》等报刊上发表大量文章。
注:本信息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