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投资理财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经济生活中,理财、基金、股票、理财产品甚至股指期货等名词成为许多人使用最多的“口头语”,虽然2007年10月份以来,资本市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发生了深幅调整,许多投资者的股票大跌,基金深度缩水,但投资理财作为人们提高财产性收入的最主要渠道,长期来看,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居民的重视和积极参与。但在日常理财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客户将绝大部分甚至全部资金都投入了偏股型基金、股票等高风险的资产,不仅违背了“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投资原则,而且保险在许多客户的理财组合中严重“缺位”--仅有股票、基金等产品,没有任何保险产品,或者保险保额严重不足,这样的投资理财组合无疑是存在很大风险的。笔者认为,任何一个投资理财组合都不应该让保险缺位,因为缺少了保险的理财组合是一个不健全的理财组合。
要做到在自己的投资理财组合中不让保险缺位,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保险以及保险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通过保险将少数被保险人的损失由所有被保险人分摊;从社会角度看,保险是社会经济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稳定器”;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保险是一种风险管理方法,能够发挥分散风险、弥补损失的作用。这三个角度虽然说法不同,但最终的落脚点就是风险管理,即保险可以帮助投保人较好地分散风险、减少损失。
我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人的一生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情,可怕的是人们不知道风险何时会发生,损失会有多大,也不知道它会持续多久,但它却无时无刻不存在。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那么怎么才能做到“预”呢?保险就是一个非常值得信赖的工具,因为保险具有分散风险、补偿损失、强制储蓄、合理避税等功能,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保险的重要性,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保险业的发展,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都很高。李嘉诚先生作为亚洲首富,其富有尽人皆知,但是他却非常重视保险,他说:“人们都说我很富有,其实真正属于我个人的财富,就是为自己和家人买了充足的人寿保险。”曾经看过这样一个保险小故事,说一个失事海船的船长是如何说服几位不同国家的乘客抱着救生圈跳入大海的:他对英国人说这是一项体育运动,对法国人说这很浪漫,对德国人说这是命令,而对美国人则说你已经被保险了。这位船长之所以这样来说服不同的人,主要是迎合了不同国家居民的性格特征和所处经济社会环境,比如美国,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很重视保险,保险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保险在他们的生活中就像吃饭、睡觉、休息一样重要,甚至可以说人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虑是否已投保,所以只有船长说他已经被保险了,他才会放心地抱着救生圈跳海。
但是,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老百姓的保险意识比较淡薄,主动购买保险的人非常少,购买保险的人相当一部分都是经过保险营销员做工作后“被动”购买的,笔者在理财过程中发现几乎绝大部分人都对基金、股票等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非常关心,却很少有人提到或者咨询保险,更不用说要购买什么保险了。笔者在得知一些客户没有任何保险或者保险额度不足,并试图让他们在理财组合中配置保险时,绝大部分情况下都被他们“婉言谢绝”,只要求推荐基金等“收益高”的理财产品。这从有关数据中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根据有关数据,日本人均保单8张,人均保费6200美元,美国人均保单5张,人均保费4500美元,而在我国,人均保单数仅为0.07张,人均保费40美元,差距之大可想而知。
鉴于保险的极端重要性,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理财组合中都应该配置保险,并把它作为理财组合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投资理财组合比做一个足球队,如果说基金、股票等投资理财工具是“前锋”和“中锋”的话,那么保险就是“后卫”和“门将”,无疑,“前锋”和“中锋”可以帮助我们攻进更多的球,赚得更多的收益,而“后卫”和“门将”则可以阻挡对方进球,预防风险和损失的发生。显然,对一个球队来说,前锋、中锋、后卫和门将都很重要,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一种竞技比赛,也许我们会说前锋非常重要,毕竟只有进球才能得分,但更多的情况下选好门将、防止进球则更加重要,这个道理相信每个人都明白。作为一个理财组合来说也是如此,一个健全、完善的家庭综合理财规划方案应该包括保险规划、投资规划、税务规划、退休规划以及房产规划、教育规划等组成部分,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有时候可以缺少房产规划、教育规划等组成部分,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保险规划是不可缺少的。
为此,每个人、每个家庭在进行理财规划的时候,都应该先看看自己是否已经购买了足够的保险,如果保险额度不足甚至还没有任何保险,那么应该先拿出一部分资金购买保险,用于应急和抵御风险,切不可让保险在你的理财组合中缺位。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工行网站特约 作者:高业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