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已经跨入2009年,作为基金投资者,2008年留给大家的是难忘的痛苦和教训,还有追悔与无奈。在深度套牢的焦虑与恐惧中挣扎的基民们,盼望着严冬的结束和春天的来到。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大家越是期盼、越是着急,就越发加重了自己紧张而恐惧的情绪。至于春天还有多远,冬天还有多久?笔者认为这是个很难判断的问题,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取决于中国经济与世界大环境在这场金融危急中的表现。此时此刻,面对如此低迷的弱市行情,面对持续下降储蓄存款利率,我们用什么投资产品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理财呢?纵观市面上各类理财产品,本人认为低风险的基金仍然是投资者的首选。
一、弱市下需要调整投资目标,保本策略为主。
农民种地,遇到自然灾害年景,也不可能停止耕种、撂荒土地,而是放弃收成好、经济效益高的作物,选择一些抗灾性强、成熟期短的农作物种植。作为投资理财者们也应该学会因时而作、因势而动。在持续弱市情况下,避开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和股票类基金等投资产品,降低预期收益目标,把投资理财的航船驶进避风港,以免造成更大的本金损失。实施以保本为主的投资策略,寻找相对收益较好的低风险的投资理财品种。这一投资策略不但适合已经从市场上退却下来的防御性投资者,同时也适应正要奔赴投资前线的朋友。
二、当前可供投资者选择的投资理财产品类比。
根据以上思路,在本金安全程度较高的各类产品中进行比较,确定投资产品目标。当前,各家银行可以提供的本金相对安全、风险相对较低的投资理财产品主要有:定期储蓄存款、人民币理财产品、银保产品、国债、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下面就各产品进行简析和比较:
1.随着国家储蓄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调,定期储蓄的收益越来越失去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2.关于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就拿工行的“稳得利”来说,在当前的利率水平下,也很难支撑承诺的预期最高收益,只有“灵通快线”超短期理财产品凭借它的灵活便利的流动性和高于活期利率3倍多收益,可以作为活期储蓄的替代品还颇受短期投资者的青睐。
3.关于银保产品,笔者认为: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只能作为长期投资中的一个资产配置,一个合格的理财师不应该把客户的过多资产配置在银保产品上,况且,有些客户对“保险”产品仍然持有抵触情绪。随着储蓄利率下调,一部分银保产品或许对那些热衷于长期储蓄存款的朋友所认可,但这部分朋友只是储蓄存款人而已,还不能算作真正意义的投资者。
4.关于国债,这个曾经非常抢手的定期储蓄替代品,如今也因为期限长、流动性差而变得冷清了许多,特别是利息税的取消,在老百姓心中它又少了一个买点,因此,本人认为国债也只能是长期投资理财规划中的配置产品之一。
5.关于债券型基金,这个在股票基金红火时根本不被投资者看中的基金品种,在2008年中着实火了一把。特别是增强债券基金和中短债券基金表现非常突出,据权威网站统计:“截至12月23日已经有20只新老债券基金的收益率超过10%,个别债券基金竟达到了13.8%”。在众多股票基金投资者因巨亏而痛苦不堪的时候,那些持有债券基金的稳健保守型投资者却得到了实惠。有人预计这种实惠不会持续多久,本人认为:即使债券型基金的效益再差,也会好于投资者自己购买国债的收益(当前,泛指不含股票配置的债券基金)。2009年的一段时间内,它仍然可以凭借本金相对安全(风险小)、收益超过前面所列的几类产品而成为投资者的认可。因此,在如此弱市状态的市场上,债券基金称得上是广大投资者的如意避风港。
6.关于货币基金,这个被称为活期储蓄替代品的基金品种,在国家储蓄存款利率进入下降通道以来,它的表现异常出色,大部分货币基金的7日年收益都能连续20几日超过7%-8%以上,月平均年收益也能达到5%,少部分货币基金在个别时间段的7日年收益已经超过10%以上。这里面表现较好的要数银行系基金公司旗下的货基,比如:工银瑞信货币基金、建信货币基金、华夏货币基金等。大家知道,货币基金投资方向是央行票据、优质企业债券、凭证式国债等,从投资方向看,货币基金本金安全程度非常高,要说有风险,也就是收益的不确定性。在目前存款利率水平下,不要说货币基金收益可以超过5%,即使超过3%也跑赢了一年期定期储蓄的收益和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因此,当前的弱市行情下,货币基金的功能已经不仅仅是活期储蓄的替代品,更重要的是它的避风港功能,非常值得当前正处于迷茫状态的投资者们应用。
(工行网站特约 作者:工商银行 马相双)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