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触底反弹,关于经济复苏的预期越来越强烈,经济回暖的趋势日渐明显。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最近指出,中国经济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的下行趋势已得到遏制,中国经济最坏时期已经过去,正处在企稳回升、企稳向好这样一种基本状态。在这种形势下,作为普通老百姓来说,当前应该如何做好资产配置?哪些资产应该多配置?笔者认为,应重点做好两个方面,以更好地应对经济回暖,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收益率。
弄清楚当前最适合配置哪些资产
我们都知道,经济发展存在周期性的波动,一个周期由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组成,一般来说,在每个阶段适合投资的资产也不一样。对此,我们可以参照“投资时钟”理论来确定当前形势下应该重点投资哪些资产。“投资时钟”理论由国际著名投行美林提出,是一种将经济周期与资产和行业轮动联系起来的投资研究方法。根据经济增长和通胀状况,美林“投资时钟”把经济周期各阶段形象地浓缩到一个时钟模型,通常的周期为7-9年,有时为8-11年。投资时钟从左下角开始,沿顺时针方向循环,依次经历衰退期、复苏期、过热期和滞涨期,并周而复始,一般情况下,相对应各时期,债券、股票、大宗商品和现金组合的表现依次超越大市。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投资时钟”理论基本上符合每次经济周期变动情况,因此对于指导人们根据经济周期进行投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既然如此,我们只要知道当前处于“投资时钟”的“几点”就可以找出最适合投资的产品。显然,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复苏期或者由衰退向复苏过渡期,在投资时钟上基本位于左上方的位置,根据这一理论,这是股票投资者在经济周期中投资的最佳阶段,因此,股票是最好的资产选择,可以说,在这个阶段,股票的投资机会和预期收益率要远远大于债券、现金等资产。当然,这里的股票为大类配置,除了股票外,它还包括股票型基金等高风险产品。一般来说,投资者可以选择的股票类资产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封闭式基金、ETF、QDII以及进取和成长型的投连险等,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投资者对于QDII关注较少,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QDII基金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更重要的是,购买QDII,可以进行全球化资产配置,防范单一市场风险。
同时,从通胀理论来说,目前,虽然我国还没有出现通胀,但通胀预期越来越强烈,在此形势下,充分考虑通胀因素,配置一部分抗通胀资产非常有必要。通常情况下,除了股票以外,还包括黄金、房产和商品等。最近一段时间,黄金比较强势,盘中突破了千元大关,从长期来看,仍是较好的投资品种,可以逢低购买,但短期应该谨慎。关于房地产,目前国内对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论较多,笔者认为价格虽有点偏高,但在通胀预期下,同时考虑到中国的人口、城镇化等因素,未来几年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概率要远远高于下降的概率,因此,投资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介入。
以上是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确定的当前最适合投资的金融资产,但考虑到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率的协调统一,债券类(包括债券、债券型基金等)、货币类(现金、存款、货币基金等)以及保险产品也都应该纳入配置。
应该如何配置还应结合自身情况
尽管股票、股票型基金等资产是当前形势下最适合投资的产品,但是,显然我们不可能把个人的所有可投资资产都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等高风险产品,这是因为:首先,每个人的年龄、职业、收入、支出、家庭理财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忍受态度、投资偏好、资金可投资时间等方面都不尽相同,所以投资也不可能相同,比如,有的人风险忍受能力极强,可以承受住50%以上的亏损,而有的人风险承受能力却非常弱,不能忍受任何亏损;其次,对于投资来说,建立资产配置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提高收益,特别是对于大类资产的配置更加重要。美国学者在对90多项大型退休计划项目的投资绩效的研究中发现,长期来看,在投资成本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产配置策略对投资业绩的影响最大,其贡献度超过90%,而我们通常非常重视的“择时能力”和“证券选择能力”的贡献都只有不到5%。
因此,每个投资者都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好家庭资产配置,分配好家庭可投资资金在股票、债券、货币等大类资产上的投资比例。如果我们根据年龄、收支、投资目标、资金闲置时间、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将投资者分为进取成长型、平衡稳健型和保守型共三类投资者,并根据风险、收益和流动性情况,将金融工具划分为股票类(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封闭式基金、ETF、QDII以及进取和成长型的投连险、房地产、黄金等)、债券类(债券、债券型基金、保本基金、人民币理财产品等)和货币类(现金、存款、货币基金等)的话,那么,建议这三类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比例分别为:
进取成长型投资者:由于这些投资的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其它因素也偏向高风险资产,因此,在市场回暖的形势下,可以按6:3:1的比例进行配置,即将70%的资金投资于股票类资产,20%的资金投资于债券类资产,10%的资金用于货币类资产。
平衡稳健型投资者:这类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中等,可以按照4:5:1的比例进行配置,即将40%的资金投资于股票类资产,50%的资金投资于债券类资产,10%的资金用于货币类资产。
保守型投资者:这类投资者的风险属性为保守,一般不能容忍亏损,所以通常情况下不建议配置高风险的股票类资产,但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将少量长期不用的资金投资股票类资产非常有必要,因此,建议按照2:7:1的比例进行配置,即将20%的资金投资于股票类资产,70%的资金投资于债券类资产,10%的资金用于货币类资产。
对上述配置,有四点需要说明,首先,各类型投资者的资产配置中,均不含保障型保险,该项支出应该最先考虑;其次,在每个大类中,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具体的品种,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产品,由于绝大部分投资者都是上班族,或者没有过多的时间打理投资,或者投资经验有所欠缺,因此建议多将资金投资于基金这种专家型理财产品中;第三,对每月的收入节余,可以投资于基金定投这种“懒人”理财产品;最后,上述配置比例并不是绝对的,应该因人而异,比如,假设有的投资者确实不能容忍亏损,就可以不配置股票类资产,而加大债券类和货币类资产比例;再如,对货币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一般应以满足3-6个月的生活备用金为宜,并不是绝对的10%;所以,如果投资者不太清楚适合自己的投资比例,建议寻求银行理财师的帮助,他们将会根据您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您的资产配置方案。
(工行网站特约 作者:工商银行 山东分行 高业伟)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