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表示,京津冀框架规划将于今年年内出台,将形成北京与周边城市共同发展的一张蓝图。据了解,这也是京津冀地区规划首次由政府部门提出明确落在纸面上。针对备受关注的燕郊和北京何时能通上轨道交通的问题,具体用城际铁路还是城市轨道交通的方式还在论证之中。在北京严厉的“京十五条”格局下,燕郊楼市最近火爆,而这一利好的出台,或许意味着燕郊楼市未来将更加“逆势向好”。
不能“就北京、论北京”,“城市群”概念或影响未来发展格局。黄艳表示,近两年北京已经在思考区域规划如何协调统筹推进的问题。因为从疏解人口、调整人口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来说,仅仅“就北京、论北京”已经很难有所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首都圈的发展建设也纳入到国家“十二五”规划。例如大量制造业可能就由河北承担,北京以生产性的服务业、高端的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京津冀规划首次落地,燕郊轨道交通建设被提上日程。黄艳表示,今年年初,北京市规划部门已和河北、天津相关政府部门频繁“碰头”,共同讨论将京津冀地区规划“画入一张图”。该规划将形成北京与周边城市发展的一张蓝图,具体名称正在与国家有关部门协商。大的框架规划将在今年年内出台。今年北京已和河北建立起非常好的联动机制。备受关注的燕郊和北京何时能通上轨道交通的问题,目前也正在研究,肯定会在提高公共交通能力上做文章,但具体用城际铁路还是城市轨道交通的方式还在论证之中。
新区规划要避免走原来“产业和居住不匹配”的老路子。黄艳表示,北京“十五”期间的一个教训,就是新城没有配置好。比如八通线,人们都愿意去通州住,但功能和产业没有配置,产业发展慢于住宅,人口越积越多,八通线难以承受。快速交通一定要引导区域的发展。不仅要适当提前建设,而且要和地方发展配置起来,引导起来。
限购令下燕郊周边楼市已然“热身”。北京楼市限购令来袭,与前两次调控政策相比,显然更加严厉,不仅将未能满足“5年之限”的外地购房人拒之门外,而且对本地人原则上只允许持有2套房产。这一硬性规定意味着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潜在需求将不得不面临“无权”在北京购房的局面。受需求急剧萎缩的影响,北京住宅成交量不出所料地大幅下滑,据搜房网数据监控中心统计,在2月17日限购政策实施当日,总成交量下滑近九成,在限购政策出台后的一周内,北京住宅成交量下滑50.23%。而由于北京限购的政策不适用于河北,购房者在燕郊等周边区域置业并不受影响,所以这些地区的成交行情不跌反涨。据相关媒体报道,根据燕郊、香河等地多个在售项目反映,近期来咨询的北京客户比新政前普遍增多3-5成。据燕郊标志性大盘天洋城项目负责人表示,目前日到访客户约在30组左右,而新政前只有10组左右,并且,现在签约量已经明显攀升,7成以上的客户来自北京的外地人。
燕郊轨道建设加速或成为未来新亮点。在过去5年的时间里,燕郊楼市历经几度起落。但就目前来看,在北京周边诸多城镇中,燕郊是最为广大购房者所认可的首要置业区,距离北京商业核心区CBD最近,与其他区域相比燕郊楼市发展也较为成熟,价格又能被市场接受。此次京津冀地区规划首次由政府部门提出明确落在纸面上,或许再推动燕郊楼市“再上一层楼”。
(作者:沈定)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