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房价的大背景之下,年轻人的购房问题就显得更为严重了。不过在著名的房价高地城市北京,首次购房者的平均年龄仅为27岁,呈现明显的低龄化特征,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至少三四十岁以后才首次购房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是房价的居高不下,购房成为社会大多数人一辈子都难以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却是购房者的首次购房的年龄整体偏低,解决房子问题呈现低龄化的特征。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应该说存在不小的社会隐忧。
隐忧之一:增加了年轻人经济负担,甚至加重了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如果是凭借自己的经济能力购房的话,那就说明这个年轻人不仅工作和赚钱能力出色,而且运气也相当不错。即便如此,这个年轻人也要承担较重的经济负担,不仅要掏出巨额的积蓄来支付首付,还要承担高额的房贷。大部分年轻购房者都有来自家庭的经济支持,除了官二代或者富二代之外,大部分普通家庭要想支持低龄子女在北京购房的话,估计得掏空长辈几十年的整个积蓄,这就是加重了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
隐忧之二:养成畸形的房产观念,不利于整体人生规划和个人发展。年轻人购房大都是考虑婚恋问题,将房子摆在人生的核心位置,这也是这几年房地产大跃进运动带来的社会畸形观念之一。房子不再是人生的消费品,反而成为了奢侈品,是立足、面子和成功的基本象征,是婚恋的前提,人生围着一套房子转,房子指挥者人生的奋斗。低龄化购房者大都受这种畸形观念之害,让人生过早的被房子套牢,然后整个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都围绕房子来展开,其实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隐忧之三:高位接盘下的幸福指数低,人生被房子所左右。作为年轻人,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在事业上,或者去更多的体验生活。现在房价如此之高,一旦成为房奴,就相当于高位接盘,基本上整个人生就被房子所左右了。房子只应该是人生的一种附属品,人生不应该被房子所主导。为了房子,丢掉了人生,这是一种悲催的命运,并且属于主动选择型的悲催命运。要想过幸福的生活,必须要摆正房子与人生的关系,有房子不代表幸福,房子只是幸福人生的一小部分。
低龄购房,大部分情况下都有点儿对人生揠苗助长的意味,实在不是理智之选。只有等到人生稳定,家庭安定,经济成熟的时候购房,才是最佳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