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北漂而言,房子问题永远都是心头之痛,房租永远都是一笔沉重的经济负担。据近日消息,北京昌平区将尝试建造15平米的迷你型公租房,具体试点地区在租房者比较多的回龙观,并且样板间已经研发成功。若是这些迷你公租房能够成功开发,并且对北漂一族开放的话,那么无疑是一种极好的社会福利制度。
首先,我们可以看看北漂的租赁居住现状,就知道15平米的迷你独立小居室也是一种安居愿望。很多北漂,居住的是地下室、床位、小隔间等等,这些地方不仅居住环境差,而且居住的面积也小,甚至毫无个人隐私空间而言。对很多收入并不高的北漂来说,能住上15平米的单间就是一种幸福的安居,要是能够长期居住的话就更好了,就可以专心工作,积攒下更多的钱用于投资或者将来购房用。其实,15平米的迷你独立小居室相当于一个大套间中的主卧,如果设施完善的话,即使在回龙观地区,这类主卧租赁市场价格也要一千多一个月,要是公租房能够便宜一点的话,则就是一种很好的福利了。
其次,因为北京的公租房正在逐步向非京籍的外地人开发,只要有合适的工作,在北京生活,达到规定的标准后,即可以申请。本来以户籍来划分一个城市阶层对于社会福利的享受标准就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何况这个城市还是国家的首都,北京是全国人民的税收养起来的,所以全国人民都为北京做了贡献,因此北京有义务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位公民都尽到照顾的义务。公租房开始向非京籍人士开发算是一种进步,考虑到北京本地人几乎都有房或者有权利购买便宜的经适房,那么公租房实际上应该以非京籍人士为主,尤其是这种迷你户型的公租房,更应该充分考虑非京籍人士的居住需求,做到公平分配。
再次,在香港和日本等一些国家,迷你小户型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如果能够好好借鉴,充分利用空间,合理规划整体,规范日常管理,宜居的指数还是会挺高的。在人多地少的日本和香港地区,小户型很常见,在迷你小户型的设计和开发上有着丰富的经验,这给我国进行迷你小户型公租房的事业提供了很多的借鉴。如果能够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好空间,并且在整个大环境中配置合理的洗衣房、厨房、大餐厅等公共设施,那么小户型的用户生活也就会比较方便了。同时要配备一些规范的日常管理条款,进行专人专管,负责公共卫生,公共设备调节等等,通过服务提高宜居的舒适性。
如果真能让每一个普通的北漂单独住上15平米的小房子,当然有能力购房或者租住更舒适房子的北漂不在此列,那么这个北京将不会显得那么冷酷无情,会多一点点温暖,会多一点点人情味。或许人才是城市的基础,人的幸福才是城市的幸福。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