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季末银行贷存比考核、国庆长假现金备付、中国水电大盘新股发行、10月份增缴准备金的一系列冲击因素,本周银行间资金市场紧缩预期再次有所抬头,回购收益率继续大幅上行,跨越国庆的21天回购上行到5%,7天回购收益率也接近4%。
某银行资金部研究员盛宏清认为,由于上述几大因素的存在,估计在未来两周内,流动性会维持这种局面。但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后认为,9月份市场机构对资金面紧缩的预期有些超调,预计第四季度资金面将处于松紧适度的状态。他表示,在8月末央行公布了保证金存款增缴准备金的时间表后,银行间市场机构对资金面紧张状况高度重视,甚至出现过度反应。但经过9月5日和9月15日增缴准备金的实践证明,资金面还是保持了平稳运行态势,并未掀起巨大波澜,货币市场7天回购利率基本上在3.2%至3.8%的水平小幅波动。
业内人士表示,综合来看,基本面对债市的利好趋势基本确立。长城稳健增利、长城积极增利债券基金基金经理钟光正认为,当前的债券市场已整体处于高收益区间,从经济周期的波动特点来看,目前已蕴含着较好的投资机会,未来债券投资应从防守逐步转向进攻。
国海证券固定收益研究中心最新报告认为,今年以来,管理层多次表达了对通胀的关切,坚持把保持物价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目前形势看,年内加息压力仍然存在,理由是:9月CPI仍在高位,今年4%的预定目标难以完成;明年全年CPI很可能在4%左右,负利率情况短期内难以扭转。因此,央行将以全局性的眼光审视当下局势,年内难有加息动作。
国海证券认为,首先,从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看,经济、通胀将双双回落。受节能减排和电力短缺的制约,工业增长乏力。商品房投资增速下滑而保障房和水利投资又难以填补缺口,投资增速将高位回落,消费相对稳定,但外围经济不景气增加了出口下滑的风险,预计四季度经济将回落至9.1%。受紧缩政策及农产品供给较快增长的影响,CPI在四季度至明年上半年都将呈现回落态势。因此,在经济、通胀双双回落的背景下,央行加息的必要性正在下降。其次,从外围经济看,欧美经济泥足深陷,复苏之路布满荆棘。虽然欧洲各国将会继续救助希腊,但债务危机必然会对欧洲经济造成长时间的拖累。美国经济复苏缓慢,由于美国已经步入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基本失效,积极的财政政策受制于债务上限而大打折扣,因此,美国经济短期内难有显著复苏。外围经济的低迷使我国央行加息时将投鼠忌器,如果加息时机没把握好,一方面有可能使出口下滑与经济紧缩相叠加,挫伤经济;另一方面,有可能导致热钱加速流入,侵蚀来之不易的通胀治理成果。第三,从央行治理通胀的思路看,只要通胀趋势是回落的,央行就不必操之过急。4万亿元投资的余威尚在,而且经济转型中必然存在一些合理的涨价因素,央行将会更加审慎看待当下的通胀,避免“大跃进”思想的影响。因此,至少从今年年内来看,央行加息的必要性已经不大。
“基于年内加息动力不足的判断,我们认为,债券市场中期可以乐观些,但短期还是要保持谨慎。”国海证券报告认为,在经济、通胀双双回落的推动下,政策面将趋于平稳,市场初步具备了做多的基础,但是短期内市场仍将受到资金面的制约,对债市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某银行金融市场部发布的报告认为,发达国家陷入长时间低迷、国内经济增长温和回落以及通胀峰值已过等条件均有利于债市,但国内高层表态令投资者担忧“不期而遇”的政策风险。基本面对债市的利好趋势基本确立,但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政策层面更多可能会是当前状态的“无为而治”或者“明紧暗松”的微调予以配合,而这种格局也确定了债券市场未来一段时期都将缺乏重大事件的引导。受此影响,未来利率曲线的演变方向,一方面会取决于短端资金利率情况,另一方面则是投资者对利率产品投资价值的认定,并通过一级市场“用脚投票”来完成利率曲线的修正。
某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黄艳红认为,与银行资金成本相比,目前国债中短端的收益率水平已经体现出相对较优的投资价值,而投资者对中短端品种的担忧主要来自资金面的波动。但关键时点已经逐步临近,低于预期的资金面波动能够为中短端债券的建仓提供良好机会,而中长端产品在央行货币政策切实转向之前,其本身的投资价值相对不足。同时,在目前的政策及经济基本面环境下,利率债券在资本金的释放以及无信用风险上的优势更应该得到关注。
钟光正也认为,今年上半年债市主要受流动性紧缩超预期影响,调整幅度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期。目前说债市可能具有底部投资机会,主要是从形态上看,债市诸多品种收益已创历史新高,同时经济回落,物价下行,形态上也受到宏观及政策的支撑,非常符合债市底部特征。如果目前债市仍然远未触底,那必须政策上继续加压,但目前政策上最多只是观望,继续紧缩的可能性应该不大。因此,未来3个月政策上将处于观察期,不会加压,不会放松(局部放松是有可能的),所以未来3个月的债市走势应该是比较平稳的,投资者在此期间可以获取高票息收益。
(作者:高国华)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