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债基人气持续攀升
 

  继本周二(8日)1年期央票利率出现28个月以来的首次回落后,周三,债券市场再迎利好——当天出炉的CPI涨幅进一步回落至5.5%,涨幅创5个月新低;PPI环比下降0.7%,大幅低于此前预期。基于此,分析人士表示,通胀回落预期已经比较明确,市场对政策“微调”的预期渐趋明朗,加上资金面相对平稳,债市上涨基础已经形成。

  统计显示,10月份以来,共有17只新基金获批,其中鹏华、易方达、浦银安盛、长盛、天弘、大成等公司旗下的9只债券型基金就占据了半壁江山;而目前正在发行的36只基金(A、B、C分开)中,债券型基金亦占了近半席,达15只。

  基金对于债券品种的追捧无疑是基于基础市场的“给力”表现。事实上,进入10月以来,随着通胀见顶回落,政策“微调”利好不断兑现,债券市场表现十分抢眼,不论是国债、信用债、还是可转债,各类债券投资品种全线上涨。据统计,目前债市的热门品种——1年期及以上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等,平均年化收益率均达到或超过6%的水平。债市回暖的预期吸引了基金公司在10月大举增持1018.53亿元债券。天相数据显示,截至11月3日,过去1个月间,221只债券基金平均涨幅达3.36%。对于后市,基金经理纷纷表示,尽管目前债市已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但是站在当前时点,各个方面有利于债市的因素并没有改变,未来较高的投资收益预期依然保持稳定。

  而从基金青睐的品种来看,信用债与可转债无疑最具“人气”。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在目前时点上,信用债的绝对收益率和相对信用利差的水平仍处在历史高位,所以其投资价值不可小觑;而可转债市场经历了前期大幅下挫后,可转债的纯债溢价率和转股溢价率均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是自2005年和2008年后迎来的一个非常良好的投资布局时期。

  对于当前信用债的投资机会,有基金分析师表示,债券基金的收益主要来自对所持券种持有到期的收益以及从券种价格波动中进行波段操作获得资本利得。目前信用债到期收益率较高且预期稳定,前期低成本建仓的新债基已经获得收益,而当前市场环境更有利于未来的灵活操作。对此,长盛同禧信用增利债券基金经理蔡宾也表示,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紧缩导致企业发债融资成本上升,信用产品收益率显著上行,特别是低评级品种上行更为明显,大部分信用品种收益率已超过2008年历史高点。与此同时,当前信用利差也处于历史高位,低评级信用利差甚至高于金融危机时的高点。华安固定收益团队也认为,虽然经过前期较大幅度上涨,但目前信用利差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收益率下行空间仍然存在,通过甄选估值修复空间较大的价值品种,可在有效控制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充分把握获利机会。

  除了信用债市场备受业内关注外,随着债市回暖,股市逐渐企稳,前三季度出现深度调整的可转债市场一扫前期阴霾,表现抢眼。天相可转债指数10月份创下今年单月最大涨幅,特别是石化转债,10月份上涨幅度超过14%,大大提振了投资者对债市的信心。可转债市场的发力迅速在债基中引发反应。众禄基金研究中心的报告称,观察10月以来涨幅前十的债券型基金可以发现,其中有4只是主投可转债的债基。对比基金中报和三季报发现,涨幅前十的债基三季度可转债持有比例大幅增加,平均持有可转债的比例达到66%,较中报上升近15个百分点。

  申万菱信可转债拟任基金经理周鸣表示,无论是用隐含波动率衡量的绝对估值水平还是用平价溢价率衡量的相对估值指标,可转债估值均已十分接近历史底部,是布局后市投资机会的良好时机。这一看法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同。有基金分析师称,可转债市场估值吸引力已经十分突出,目前的估值水平基本回到了2006年之前的水平。随着交易价格的下降,目前大部分可转债到期收益率已经转为正值,这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另一方面,目前可转债转股溢价率已经回落到20%附近,十分坚实的平价支撑为可转债跟随正股反弹预留了巨大空间。国金证券则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根据可转债平价指数判断,2007年以来可转债共有三轮明显的下跌,而目前可转债市场的估值水平适逢第三轮下跌的谷底,配置价值“可遇而不可求”。

  (作者:王妍)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金融时报 2011-11-10)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