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近几年来,连环画升值势头十分迅猛。尤其是名家绘制的“经典书”连册更是深受广大“连藏”爱好者追捧。然而除了画面之外,连环画的脚本也非常值得收藏者重视,其对连环画的升值潜力影响也很大。
连环画脚本需重视
前些天,我与一位连友去文庙旧书市场淘“小人书”,一到市场里,他便专拣“小人书”画面精彩的挑,而对连环画的脚本(文字稿)则不看一眼。我问他为啥不看看书上的文字,他是这样回答的:“连环画嘛,当然是看画面,看脚本干啥。”其实这一现象在连藏爱好者之间十分普遍,连友们一般对“小人书”的画面都十分关注,一册连环画到手,他们先看画家是否有名,画面是否精致,而对连环画的脚本都不太重视,实际上一本连环画的优劣,除了画面是否精致外,脚本同样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本连环画能否成为举世公认的优秀作品,能否在日后稳定升值,首先应看它的脚本,脚本就像一台戏剧的剧本一样重要,一出戏能否成功,全靠优秀的剧本;而连环画的画面就像是演员,一出戏能否出彩,则全看演员的表演,在戏剧里,剧本和演员同样重要。连环画也是如此,没有好的脚本,是绝对不可能画出优秀的“小人书”。连环画的创作首先是编写好文字,然后再根据文字的描写来进行绘画。连环画脚本创作大致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根据已有的文学原著改编而成,改编工作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应该反复熟读研究原著,高度提炼原著精华,以准确地概括整部作品的内容;其二是取材于现实的工作学习生活进行创作的。一个优秀的脚本编写者应该熟悉和掌握连环画文字的艺术特点,所提供的文字能为画面创造易于形象化描绘的条件,连环画的文字结构还应该严谨,应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不允许作过长的描述,其文字必须适应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也能看懂,这些都是决定一部文字稿能否成为优秀脚本的先决条件。
对升值潜力影响大
纵观新中国那些有口皆碑的连环画名作,除了画面确实十分精致漂亮外,脚本的编写也十分到位。如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3月出版的48开本《鸡毛信》,该书由刘继卣绘画,脚本作者是张再学。虽说这本薄薄的“小人书”只有20页画面,但目前的市场价却达到上千元,这与该书是连坛名家刘继卣所绘制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张再学编写的这本《鸡毛信》脚本曾获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选文学脚本类一等奖,这部脚本字数虽少,但极见功力,是难得一见的文字稿精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又如人民美术出版社1955年根据著名作家刘知侠同名长篇小说改编出版的连环画《铁道游击队》,由丁斌曾、韩和平共同绘制的,由董子畏编写脚本,这部优秀的长篇抗战题材连环画目前的市场价之所以高达上万元以上,是因为丁斌曾、韩和平两位名家绘制的画面非常漂亮,《铁道游击队》曾荣获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选一等奖,但董子畏先生同样也功不可没,他改编的脚本十分精彩,很好地反映了原著的风貌,因而也获得了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选文学脚本类二等奖,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但也不是所有名家绘制的连环画都能碰上好脚本而名垂连史,如刘继卣的《东郭先生》和顾炳鑫的《乌鸦告状》都是根据寓言故事改编的连环画,且都是由大名家所画,但前者具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市场价格很高;而后者却默默无闻,且售价也不高,根本问题就出在脚本上。
因此,一部优秀的连环画,一部能在连藏拍卖会上屡创价格新高的“小人书”,必须是画面与脚本完美的结合体,画面与脚本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二者缺一不可。这真是:画面诚可贵,脚本价亦高,若想成佳书,二者不可少。
(作者:彭浦)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