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末,俏江南在北京2011年开设的首家新店、第50家分店——北京腾达大厦店正式开业。同时,在海外也已经完成选址的工作。至此,俏江南品牌的触角已伸向世界各地,离实现做餐饮界LV的梦想又进一步。而今俏江南总裁张兰的身价已达16亿,不仅生意赚得满钵金银,她还是个懂行的藏家,生活有品有味,其收藏的艺术品也为自己赚得不小财富,实为理财高手。
从具有艺术韵味的餐厅“俏江南”到体现艺术品位的顶级“兰会所”,随处都渲染着时尚、艺术化的用餐氛围,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这样的餐厅不只是吃喝玩乐的地方,更像是一件件艺术品,同时不难看出身为“俏江南”总裁张兰的艺术底蕴以及她对艺术的忠爱。除了是成功的女企业家之外,她还是一名成功的藏家。
与叱诧于金融市场的“女管家”不同的是,对于张兰来说,财富自实业中积累后,更多地借助于艺术藏品来打理。
艺术是生命的延续
她会花上千万元万买几张顶尖设计师的设计图,斥资上亿元购买艺术品打造“兰会所”:上万元一只水晶杯,一把椅子十几万,一盏水晶灯500万元,屋内陈列着数千张珍品油画——上海“兰会所”贵宾室的墙壁上挂着刘晓东巨幅油画《三峡新移民》,是张兰4年在拍卖会上以2200万元拍得的,并在当时创下中国当代艺术拍卖纪录,被她视为“镇店之宝”。同年,她又以1030.4万元人民币排下方力钧的作品《1997.1》。
张兰热爱艺术,不仅将其融汇在自己的事业中,也把它融入了她的生活之中;张兰喜欢收藏艺术品,她感悟到艺术品是有生命,而且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幼年时,张兰的祖辈拥有殷实的家底,家中有价值的瓷器、老家具等古玩藏品随处可见。张兰的父亲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授,父亲偏爱收藏字画,平时也喜欢玩弄笔墨,张大千、黄胄、李可染等名家都是其家中常客,文化大革命被下放之前,父亲常常带她去中国美术馆看画展。张兰一直以来对艺术品有着纯粹的爱好,她认为从小受到耳濡目染的艺术熏陶在她身上起到了关键作用,艺术敏感度也随之培养起来。
张兰开始接触和了解西方艺术,是在出国去加拿大之后。那时,她在画廊里打工,比较国内,国外的艺术气氛显然要浓厚许多,很多华人也买艺术品,她的艺术鉴赏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是当时留给她的印象最深刻的,她的第一件藏品就是安迪•沃霍尔《高跟鞋系列》。
收藏情节根深蒂固
创业成功后,张兰有了足够的资本开始付诸于行动,她很早就开始接触拍卖。在各大拍卖会上,经常能看见她的身影,举牌动作干脆利落,只要是她看好的艺术品,就必须拿下毫不犹豫。
“差不多十年前,我的藏品50%都是在拍卖会上买的,当时拍品的价格也很低,有时候一场拍卖会,我个人起码能收30%-50%的拍品。就是那个时候我收藏了很多。”她如是说。她的藏品从张大千到岳敏君、陈丹青等大家之杰作再到安迪•沃霍尔等西方艺术家的作品,可谓精彩纷呈。
张兰卧室里悬挂着的潘玉良的作品,画中是彩墨裸女像。每天清晨起床,看见就很开心,她对艺术的喜爱就是这么纯粹;在英国白立方画廊,看到达明恩•赫斯特的一件作品,一眼就喜欢上了,于是就订了货,她对艺术的喜爱就是这么简单;最近她会更多地关注影像、雕塑等艺术品,因为她现在也开始喜欢这些了,可能是受到艺术家老公的影响吧,这给她的艺术增添了更多的爱。
张兰的藏品仅从投资回报上来看,如今已经为她带来了至少翻一番或几番的回报。但她从没有过要卖掉的打算,因为一旦她认定了一位艺术家,买其作品就不会抛,她会跟着这个艺术家去成长,她认为藏家和投资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然收藏就像做投资一样需要有眼光。
闲暇时间张兰喜欢会上几个艺术家朋友聊聊天,她有很多艺术界的朋友,而且无论多忙,如果有朋友开画展,她都会去参加,与此同时也会给她带来很多灵感。
张兰是很多国外奢华品牌的顶级用户,她喜欢到国外购物,她说如果在国内的话,就想早点到公司、去店里面,这样她才觉得踏实,到了国外才会放心购物,也当做是一种放松。张兰的奢侈品并不多但最喜欢的一件是儿子汪小菲送给她的一块卡地亚腕表,也是她的第一件奢侈品,她一直都戴着。最近,她又添加了一件忠爱的奢侈品,那就是儿媳大S送给她的爱马仕皮包。
当然,这个懂得享受生活的女人也是众多乐于做慈善事业企业家之一,在各种慈善晚会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曾在一次慈善活动中拍下英国查尔斯王子的私人绘画,来支持四川地震灾区的重建工作,并收到了查尔斯王子的感谢信。这也是她通过收藏,来回馈社会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近期,张兰正准备在798建造一个投资规模超过北京兰会所的艺术酒店。目前,她已经在同世界顶级的美术馆、画廊、博物馆的负责人进行联系,商议合作事宜,她相信这家艺术家酒店会成为中国艺术会所的新地标。张兰觉得收藏并非刻意而是缘分,她希望自己的收藏能够得到传承,让子孙后代都能得到艺术的熏陶。
(作者:金辰)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