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南方某大学毕业生,在深圳工作已有3年,虽中途换过几家单位,但每年收入结余仍能保持2万-3万元。其父母在潮汕地区的农村生活,有一个妹妹在读高中,53岁的父亲在附近县城务工,月收入1500元,52岁的母亲则在家,基本没有收入。老两口每月生活开支为1200元。二老培养两个孩子读书花去了大部分结余,账户里仅剩下1.5万元左右。小王是个孝子,每年收入结余的一半左右都给了父母,3年下来给父母添了3万元储蓄,以后每年仍会提供1万元左右的赡养费。并且小王每年给付妹妹4000元的学费和生活费。春节将至,由于经济还算景气,小王今年收获颇丰,他心里盘算着给父母带回1万元,开开心心地回家吃团圆饭。
像小王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属于当下较流行的漂一族。漂一族当中有各大高校的毕业生,也有初高中毕业就来到大城市拼搏的年轻人,其普遍特点是工作的城市一般离家比较远,而且工作也都经常换。漂一族通过努力逐渐在大城市立足,很多人有了较好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由于工作原因,他们很难照顾自己的父母,但要把父母接到工作的城市生活又不太现实。
理财师建议小王,春节回家,除了和父母分享劳动成果,陪他们走亲戚、吃团圆饭,也别忘记给他们理理财,提提理财建议,为二老设计一套养老方案,使他们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具体理财方案
储备养老金:按照原来月支出1200元,假设未来的投资收益率与通胀率相同,则从65-85岁共需花费1200×12×(85–65)=28.8万元。为了筹备这笔养老费用,二老可采用定投基金的方式来准备。假设基金的年均收益是8%,从53岁定投至65岁,需每月定投1197元。根据二老的月节余资金来看,每月有1197-1133=64元的缺口。这笔缺口可以通过现有的活期存款来补充。
改变资产结构:小王可以建议二老改变资产结构,留5000元作为活期存款或者现金以备不时之需,其他的资金交给小王打理。由于这些钱是父母养老的资金,小王在管理时要以稳定、安全为首要原则。小王可考虑将另外4万元资金中的80%作为固定收益的投资,比如收益稳定、流动性也较好的国债,剩下的8000元资金用于补充上述规划中的缺口,800元以活期存款形式补充当年缺口,7200元以货币基金形式存放,每年将800元转为活期存款应付当年基金定投缺口。
制定保障计划:小王父母的年龄已超过50岁,购买商业保险费用非常高,而且还要先体检,保费保额甚至出现倒挂的现象,不建议为父母购买商业保险。小王可以首先让父母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一年才几十块钱,平时有什么小病都可满足需求。但儿子才是老人最好的保险,小王可为自己购买20年的寿险,把未来20年的保额设定在可以满足父母的生活和医疗所需,一旦自己发生什么风险,保险公司将直接支付给小王父母相应的现金。
养老不只是管理钱,而是一个包括老人身心在内的综合系统。建议小王的母亲在家能够做些副业,比如小规模家禽养殖等,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能够通过适当的劳动保持身心的健康,这也能减轻由于小王父亲收入不稳定带来的问题。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