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如何实现家庭资产年增值10%-20%?
 

  一、基本情况

  北京市王先生,36岁,私营企业管理人员,大学学历,税后年收入约5万,上了社保和商业重疾险。

  王太太,36岁,在医疗卫生系统工作,大专学历,税后年收入约6万,上了商业重疾险。

  夫妻二人健康状况良好,资料显示暂无子女。

家庭资产负债表(单位:万元)

资产

348

  现金及活期存款

  29

  保险现金价值

  20

  企业债、基金及股票

  9

  房地产

  270

  汽车及家电

  20

负债

0

家庭月度税后收支表(单位:元)

家庭月度收入

11500

  工资收入

  11000

  其他收入

  500

家庭月度支出

6000

  生活开销

  6000

家庭其他年度收支表

家庭年度收入

0

家庭年度支出

1.9万元

  保险费

  8000元

  父母赡养费

  6000元

  其它(旅游等)

  5000元

  二、理财目标

  家庭资产年增值10%-20%。

  三、财务分析

  该家庭是一个家底殷实、负担较轻的中年家庭,有车有房无贷款无子女。

  王先生家还是比较有保险意识的,夫妻二人均上了商业重疾险。从资料上看,保险现金价值20万,年缴8千元,猜想购买了大部分投资类的保险。因为分红险收益较低,年化收益约3%,因此,不适合大比例投资。重疾险可能是附加险,建议另外附加部分意外险。

  从家庭的投资资产结构看,有两个问题,一是刚才提到的,保险类投资比例过重,这会降低投资收益率;二是活期存款比例过重,这会导致收益率过低,无法跑过CPI,更无法实现10%-20%的年增值。

  四、理财方案

  1、现金规划

  建议平时保留1.8万元左右(相当于家庭每月开支的3倍)作为日常备用金,如果预期收入不太稳定,可以考虑多留些备用金,以备急需。备用金可以现金、活期存款或者货币型基金的形式存在。建议夫妻各持一张信用卡,以备不时之需。

  2、保险规划

  建议王先生、王太太追加商业意外险,另外如果重疾险保障力度不足,也需追加重疾险。最好达到的效果是:各上60万的重疾险和60万的意外险(约等于10年的收入),总保费控制在7200元/人•年。这么安排的目的在于,万一家庭成员发生意外,家庭收入在10年内不至于骤减。

  鉴于王先生的保险比重过大,占流动资金的34.48%,可考虑赎回一部分,但注意考虑赎回成本。赎回原则是再投资的收益风险比要明显高于目前,简单地说,就是找到更好的投资项目。

  如果购买的是投资险,注意用投资的眼光考虑,是否合算。投资类保险和基金类似,也有做得比较好、收益比较高的,但注意考察收益风险比,不可盲目投资。

  3、教育、养老规划

  此处长期规划指的是孩子的教育规划、夫妻的养老规划。

  如果王先生不打算要孩子,则只考虑养老规划即可。如果王先生买的是养老分红险,保险可以承担一部分养老功能,但由于商业养老险的收益较低,要考虑是否够用的问题。

  长期规划比较简单的处理方式是每月定投一笔钱到开放式基金,比如每月定投500元到指数型基金,基金年收益按10%计算,20年后可累积约37.80万元,30年后可以累积约108.57万元。按年通胀率3%计算,分别对应眼下20.94万元、60.14万元的实际购买力。配合社保的养老金,基本可以保持现有消费水平。

  4、投资规划

  做好了家庭保障计划,下面可以着重讨论家庭的投资规划了。王先生希望家庭资产年增值10%-20%(我们把家庭资产理解为流动资产,因为车房等自用固定资产无法投资增值)。其实,可选择的理财产品还是比较多的。

  如果赎回部分保险,假设家庭流动资产可以达到50万或者更多的水平。您可以用这50万做一个投资组合。

  您可以把50万分拆为3份:10万元购买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如纯债基金、普通债券型基金;20万元购买中等风险和收益的产品,如偏债的混合型基金;20万元购买中高风险的产品,如偏股的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或者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所有产品排序按风险由低到高排列。

  假设3者年收益分别为5%,10%,30%,那么预期年收益为17%。收益和行情直接挂钩。注意这个组合中较高风险产品占比40%,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自主调整比例。

  如果投资经验不足,不建议投资股票。可以在理财顾问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摸索出一套适合于自己的投资思路,10%-20%的复合收益不难实现。

  (作者:北京展恒理财顾问有限公司)

  注:本信息仅代表合作机构或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工行意见,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本文。


(2010-12-02)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