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海外奢侈品为何媚眼中国?
 

  北京王府井是中国赫赫有名的第一商业街,又被称为“金街”。日前,北京市有关方面宣布要在该地区着力打造奢侈品一条街。更令人意外的是,近年来奢侈品在中国发展最快的竟不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而是温州、重庆、杭州等二线甚至是三线城市……

  中国市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海外奢侈品的目光。据介绍,接近80%的世界顶级奢侈品牌已经进驻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奢侈品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英国豪华车宾利,每辆平均售价350万至700万元人民币,如今全球每10辆销售中就至少有一辆卖给中国内地。其他豪华车如劳斯莱斯和兰博基尼等,中国同样是十者有其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今年初的一份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为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为27.5%,并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仅次于日本。2010年第一个季度,中国的奢侈品消费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增长势头。预计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将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额首位,达到146亿美元。

  与此相对照的是,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打击,去年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地区的奢侈品市场普遍萎缩,而印度市场则很难进入。

  是哪些中国人在消费这些奢侈品?是中国的富豪们。2010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显示,中国大陆首次以64名富豪人数,居美国之后排名第二。这份以10亿美元为底线的全球富豪榜,共列出了全世界1011名富豪的名字,依旧没有超过2008年的1125名。不过中国大陆富豪们的表现尤为抢眼,从2009年的28人,增加到了今年的64人,中国富人已成为世界闻名的奢侈群体。

  有人认为奢侈消费为广大中国人争了光。但据心理专家分析,奢侈消费的心理背景是虚荣,是不自信。因而追求奢侈的生活,最多只能挣得所谓的“面子”,并不能长中国人的志气,还可能会引起畸形消费,助长消费中的攀比之风,甚至会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不会赢得国际社会真正的尊敬的。

  事实上,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发展成果分配不公基础上的。据研究,在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财富分配之后,中国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基尼系数早已超过国际公认的4%的警戒线,贫富悬殊和财富集中度上升,两极分化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炫富斗奢,更容易影响社会和谐,炫耀性消费只能强化部分国人的仇富心理。

  在我国,尽管近年来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增速以远高于GDP的速度增长,但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即消费率却出现了20多年的明显下滑。据统计,当前中国的居民消费与GDP之比为36%,这一比重自1990年以来下降了近15个百分点,基本处于持续下滑通道之中。而多年来美国的居民消费与GDP之比为70%左右,欧洲和日本都在50%以上。

  实际上,中国消费率低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下降。研究显示,在初次分配阶段,居民收入在全国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仅从1996年至2005年即下降了10.7个百分点,而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占比则分别上升了7.5个和3.2个百分点。

  并且,居民收入中投资性收入的比重和政府转移支付的比重均有所下滑。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投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明显偏小。纵向比较看,家庭投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近十年来也有显著下滑,这其中利息收入下降是重要原因。与此同时,中国居民从资本市场上分享公司盈利的渠道也并不通畅。再加上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也较为微弱。与国外政府在公共部门庞大的支出相比,中国财政支出中医疗教育支出比重过小,并且多年来没有明显改善。

  因此,要提升消费占GDP的比重,最有效的途径是收入结构的调整,逐步提高两个比重,一个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二个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令人欣慰的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出席第四届夏季达沃斯年会时指出,我国现在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社会收入分配不公,一部分人收入过高,还有相当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下。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包括财税改革、收入分配改革来逐步改变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如果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势必会出现大多数人的贫穷,就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对此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们政府的良心”。

  毫无疑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值得我们骄傲,但是,请别忘记,只要一“人均”,中国的排名就会被抛到后面去了。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2008年世界各国人均GDP排名,中国居第106位。特别是,到2008年,我们仍然还有4007万人没有摆脱贫困,列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贫困人口也有2000多万人。与此同时,我国的贫富收入差距仍然在逐步扩大。从总体上看,中国并不很富裕。未富先奢,显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奢侈品消费未必有利于刺激经济。事实上,我国提出重视扩大消费需求,并不就是要提倡高消费、奢侈消费。因为奢侈消费主要购买的是国外品牌,这种消费需求刺激的是国外经济。总体来说,奢侈消费对经济振兴和国力提升是弊大于利。在当前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环境里,在呼唤低碳经济的氛围中,真正保障和扩大国内居民的正常消费,才是上上之选。

  (作者:晓州)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金融时报 2010-09-21)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