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过程中,合理地做好投资组合策略,会对投资者带来极大的好处。组合投资最重要的好处就是分散风险,不同的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投资组合,这样既能有效的降低投资风险,同时又能尽可能的获取最大的收益。
确定了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后,我们还在定期检查一下自己的投资组合,目的主要是找出是否存在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投资组合进行调整。
在检查自己的投资组合时,我们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确认目前组合的资产配置情况是否与投资目标相符、是否与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相符、是否与市场趋势相符。有可能我们的投资目标变了,就需要相应地调整投资组合;即使投资者的投资目标没太大变化,所持投资品种的投资策略变化或各品种的市场表现不同都会造成持有组合的资产配置发生变化。所以投资者应先检查自己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持有组合的资产配置是否发生变化、它们之间的差距多大、发展方向如何,然后依此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及如何调整。二是检查投资品种的相对业绩表现。投资者可以定期回过头看看自己组合中贡献最大及拖累最大的品种分别是哪些,也可以与自己要求的回报率相比,找出那些偏差较大的品种。这里有两点要注意的:一是不要太看重短期表现,应以较长时间的回报作为依据;二是不要简单的把投资于表现差的资产转移到表现好的上,主要看其实际价值与价格的相对位置。比如股票中一些超跌的品种反而应该增持,它们在以后很可能存在更大的机会。
那么,具体地来说,我们应该根据什么来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呢?
一、根据风险偏好调整投资组合
风险偏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阶段、人生际遇和实际的市场环境发生相应的变化。它包括两个方面:风险承受能力属客观因素,受到年龄、家庭及婚姻状况、职业等因素的影响。比如,有老有小的家庭一般来讲比单身的个体承受风险的能力要弱一些;购买了住房而按揭成数高的家庭比无按揭的家庭承受风险的能力要弱一些;工作稳定的公务员因为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要比自营事业或自由职业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强很多。风险承受态度则属主观因素,指的是个人或家庭心理上能承受多大的风险或损失。我们应该根据自己风险偏好的变化,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既要考虑到客观的风险承受能力,又要考虑到主观的风险承受态度。比如随着孩子的出生,从两人世界变为三口之家,孩子的支出就点在家庭中占相当的比例,这时就应该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在保证家庭正常生活的基础上再合理规划自己的投资计划。
二、根据政策调整投资组合
国家出台的各种产业政策,对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也必然会影响到投资领域。所以我们在投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国家的重大决策,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弄清大局,根据政策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紧跟政策顺势而为,在政策转变中找机会。
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2009年各国政府使出“浑身解数”刺激经济复苏,国际经济走上缓慢复苏之路。“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2009年12月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向定下了主基调,经济的工作重心已经从刺激经济转向了“促消费”和“调结构”。对我们普通民众而言,想要走好自己的理财之路,就必须要深刻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传达的精神,围绕这个重大转变,适时调整自己的投资思路,围绕政策寻找投资机会。因为中央的宏观政策走向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来年的经济形势,甚至可以说有比较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这“九字经”,若能念好这本经,2010年的理财之路就会走得顺畅和轻松些。比如“调结构”将给A股市场带来大量的主题投资机会,以低碳经济、生物制药、新材料、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将受到推崇。而在在促销费政策的刺激下,明年大消费将是全年的投资主题,这也是在经济不确定性中比较确定的投资机会。
三、根据生命周期调整投资组合
一般认为,时间能够分散投资风险。因此人越年轻,承受风险的能力越强。如果投资不成功,他还有时间去弥补损失。年龄越大,风险承受能力越低,投资应趋于稳健;年龄越小,其风险承受能力越高,投资也可更为进取些。一个好的投资组合,应当根据年龄的增长,不断地调整投资的风险水平,调整投资组合的内容和比例,以便使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波动符合那个年龄的投资需要。有一种按年龄确定股票投资比例的公式:投资组合中的股票比例=100-年龄,如年龄为20岁,股票比例为80%,年龄为65岁,投资组合中股票比例为35%,我们不妨可以参照一下。
四、根据经济周期调整投资组合
2008年的次贷危机及2009年的金融危机引起全球股市的大幅下跌,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经济周期在资产配置决策中的重要性。资产配置的目的是在一定风险下追求资产的最大收益,而经济周期的分析可以判断各大类资产的表现情况,经济周期的波动决定了大类资产价格的波动。认识经济周期才能正确配置你的投资组合。
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包括衰退、复苏、过热和减速四个阶段。划分经济周期的依据是GDP的增长率、产出缺口、CPI和利率。
在经济衰退时期,GDP增长乏力,股票价格会逐渐下跌,此阶段债券是最好的资产配置。在复苏阶段,宽松的刺激政策起了作用,这个阶段是股权投资者的“黄金时期”,股票是最好的资产配置。在过热阶段,GDP保持高速增长,需求推动企业生产能力接近极限,开始面临产能约束,通胀抬头,央行开始加息来防止经济过热、防止高通胀,股票的投资回报率取决于强劲的利润增长与价值重估两者的权衡,而大宗商品和房产由于与物价指数正向相关,预期收益大于利率变化,商品和房价将上涨。在减速阶段,GDP的增长率开始下降,但CPI和利率都维持在高位,此时的货币政策偏紧,由于企业盈利恶化,股票表现非常糟糕,这时资金的安全性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现金是最佳选择。
如果单纯考虑股票资产,也可以根据经济周期的分析来判断行业的盈利趋势,进而决定我们的行业配置。在衰退阶段,CPI和利率都在下降,可选消费属于利率敏感型的行业,它们通常会优于大市;在复苏阶段,整个股票资产都表现很好,周期性的行业处于行业拐点,业绩弹性大,通常表现最好;在过热阶段,由于通胀处于高位,能源和工业类公司利润维持较高水平,股价表现优于其它行业;在减速阶段,股票的整体收益不会很好,由于货币收紧,企业盈利开始下滑,此时防御行业如医药、公用事业等相对抗跌。
我们又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呢?
第一,不要在短时间内做大幅度的调整。如果所需调整较大,投资者最好不要一次性地调整到位,而是制定一个计划,在预定的时间段内(如一年)分步调整。这样可以避免发生买进的资产类别正好快被抛售的风险。但投资者如果发现自己目前有投资组合中某一类品种配置过多且与自己的投资期限、投资目标等不匹配了,则应越早调整越好。
第二,注意调整技巧,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如果调整不是很急切,投资者可以通过配置将来的新增资金来达到调整的目的。如用新增资金买入较多的需要增加的资产类别,同时减少或者不买那些需要降低比重的资产类别,这要就可以避免直接卖出要降低比重的资产类别来买入要增加的资产类别而发生的相关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及税收);即使投资者暂时没有增加资金的打算,也可以将一段时间内所有所持基金的分红集中起来投资于所需增加的资产类别,而不让它们简单地再投资于原有基金品种。
第三,挑选品质不佳的卖出,精选资质好的替代品种。在一定要卖出原有品种来调整组合时,投资者首先考虑的就是那些表现不佳的品种。但要注意不能仅根据其绝对收益率来衡量其表现,而要将之与同类风格的品种相比较;而且不能以一个月或三个月这样短的时间段来衡量其表现,要卖出的应该是那些长期表现不佳的品种,并以表现良好的新的投资品种或同一类别里用更好的品种来替换已有品种。
总而言之,在投资过程中进行组合投资是为了更好地防范投资风险。而及进进行投资组合的调整是为了及时适应投资需求的变化与市场的变化。而如何进行投资组合的调整需要我们结合各种因素认真思考,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投资收益。
(工行网站特约 作者:蔡华先)
注:本信息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