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轻到年老,风险承受能力一般呈现拱形变化。一般来说,年轻人虽然积蓄不丰,短期支出较多,但拥有年龄和健康优势,喜欢冒险,风险收益较高的基金组合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可以在配置里填充一些变现能力强的超短债基金和货币型基金。而随着工作阅历的不断增长,收入有所提高,盈余资金持有时间较长,而当他们步入婚姻殿堂后,赚钱的欲望开始旺盛起来,增大股票基金投资比例已成为他们的不二选择,同时再配以一些平衡型基金进行组合,以增强长期增值的能力。步入中年后,家庭积蓄增加了,人口和负担也增加了,虽然理财需求和规模加大了,但由于年龄优势逐渐消失,风险承受能力反而降低了。因此,中年人可以选择稳健或偏保守风格的基金理财组合,理财目标在有需要时才适量兼顾进取风格的基金品种。在年过50以后,面临退休和健康状况下降,风险承受能力越来越小,对预期收益也不高。因此,退休者投资基金,“保本”是首要的,“创收”在其次,选择基金等投资理财产品时,一定要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
不过,不论是什么年龄段选择怎么样的基金组合,这都没有严格的界定。但是,不论是什么年龄段在对基金组合调整时都应当遵循5个要点。
首先是认识投资组合。认识投资组合首先要认识投资组合中的资产构成和资产质地。其次是要了解基金组合的配置以及最有配置。第三是认识组合的收益--风险特性。
其次是要确定投资计划。投资者应先根据投资目标、投资期限和储蓄率来确定各种基金和现金方面的资产配置,然后再决定是否需要对现有基金组合进行调整。时刻牢记,最佳的资产配置是一个动态目标,要随着市场环境、预期目标的实现等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是要比较目标配置和现有的资产配置。从现有的资产配置出发,如果资产配置离最佳配置仅有较小的偏差,比如说2%,那么就不需要对基金组合进行任何调整。一般而言,最成功的投资者通常是交易最少的人,尤其是在有税收因素影响时。当资产配置偏离目标配置比例有5%以上的偏差时,那么就需要考虑对其进行调整了。
第四是留意基金的投资风格。理论上讲,基金投资风格一旦确定就是不能随便改变的。但是,受利益驱动和基金排名等影响,现实情况是,基金风格经常处于一个动态变化之中,尤其是我国内地。所以,要随时留意基金风格的变化,以便在其偏离期望的风格时及时作出调整。
最后是养成再平衡的习惯。投资者应该定期对基金组合进行评价,如果组合严重偏离目标,就应该适时调整。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养成频繁调整的习惯。
(作者:庄可循)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