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炯,敦实、开朗,身高一米八,这个土生土长在北川,有着3年武警军旅生涯、17年工行行龄的羌族汉子,浑身透露出坚毅、机敏的气息。
谁也未曾料到,“5.12”这场惨绝人寰的特大地震灾难,顷刻间摧毁了山清水秀的北川,摧毁了羌族古老文明的文化,更无情地摧残着王炯的心灵。在这场灾难中,他永远永远地失去了敬爱的妈妈、亲爱的妻子、可爱的弟弟和弟媳四位至亲至爱的亲人。
5月12日下午,他和同事正在专用凭证库房里,聚精会神地为网点调配重空凭证。2点28分,库房开始剧烈地颤动和摇晃,金属柜跳动起来重重地砸到地上,重空凭证倾洒一地。他和同事已经无法站立,摇摇晃晃地躲避砸下来的金属柜,准备关闭两道大门,撤离库房。由于地震,最里面的大门已经彻底变形,第二道大门也只能勉强锁上。门虽然上锁,但作为一名有17年行龄的老员工,职业的本能警醒他,为了重空凭证的安全,他们不能就这样离开呀!他们相互一望,没有言语和告诫,更没有惊慌与失措,谁也没有再迈开第二步,就这样在库房门口守候了约10多分钟,见强震过去,无暇考虑余震的危险,就立即回到库房内开始继续工作。为网点配送的重空凭证没有做完、洒落的凭证必须进行重新清理登记、保管的凭证决不能有一张差错。虽然余震还在不断,大地还在阵阵颤抖,金属柜不时发出吱嘎声,但他们没有时间顾及这些。离开库房时,已经是晚上6点多钟了。
这时,震后的绵阳街道昏暗,商铺紧闭。家人们这会儿怎么样?想到这里,他就拼命地往家跑,然而家门紧锁,他万分焦急的在满大街找啊找,直到晚上九点多,才在绵阳中心医院广场上的一个角落里,看见女儿和他的岳母两人惶恐无助地蜷缩在地上。“爸爸——”,女儿那一声长长的撕心裂肺的叫喊,在躲灾的人群中显得那么地刺耳,这是他与女儿生活11年来从没有听见过的那么凄凉、那么渴盼父亲保护的呼唤!女儿扑上来,用她的小手紧紧地抱着他。此情此景,在女儿面前,他的眼泪扑簌簌地往外涌。女儿伸出稚嫩的小手,替他擦拭眼泪,说:“爸爸爸爸,我要妈妈,妈妈呢?快找妈妈呀!”
他一人在绵阳工作,11岁的女儿随他在绵阳读书,但他的父母、妻子、姐姐、弟弟等众多家人们都生活在北川。地震发生后,通讯全部中断,他无法和家人联系,也没有收到家人们的任何消息,亲人们的安危紧紧地揪着他的心。
是啊,女儿的妈妈呢?他的妈妈呢?在寻找女儿的时候,从街谈巷议中,他已经断断续续地听说了北川已成废墟的噩耗,但他怎么也不会相信这种传言。这时女儿追他找妈妈,他立刻闪出一个信念:不行!必须要回到北川,找回他的妈妈,找回女儿的妈妈,找回他所有的亲人!想到这里,他立即出高价坐出租车直奔北川。
王炯好不容易赶到了离北川还有20公里的地方,前方道路已经彻底无法通行了。车流、人流、塌方,斩断前行的脚步;哭声、喊声、求救声,穿刺寻亲的肝肠!在黑暗中他不顾一切地奔跑,翻过山崖,越过塌方,也不知摔了多少跤,才在深夜两点来钟到了北川县城。
天哪!这里已经不再是那个生他养他美丽的北川,这里已经变成了人间地狱!山体塌方、房屋倒塌后的尘埃遮蔽了天空,全城已没有一栋完整的楼房,到处弥漫着血腥,到处都是急切寻亲的人群,耳里全是嚎啕的哭喊和救命声。他那温馨、令他向往、倍感幸福的家,已经彻底坍塌,埋在了地下,露出的是横七竖八的横梁砖瓦和无数断裂的楼板。他不停地喊,喊哑了嗓子,没有听见亲人的回应;他使劲地刨,刨破了手指,没有触摸到亲人的身躯。早上六点,天边露出一点亮光,才看见妻子工作的工商局7层大楼已经有五层深陷地下,留在地面的两层也已支离破碎。他知道,亲人们或许就在他面前的地下,或许就在脚下的不远处,但他,作为一个男人,面对他的母亲,他的爱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却没有办法、没有能力把她们救出来,哪怕,哪怕是他们的遗体!那一刻他真的是恨不得能够钻入地下,哪怕是用他的生命换出她们的生命……
此时,他才深深的感到自己在大自然的灾难面前显得如此的无助。
寻找亲人却没有踪迹,让他万箭穿心;天空一点一点放亮,工作责任更让他倍受煎熬。一边是搜寻亲人,一边是工作责任,就像两把重重的铁锤同时撞击着他的心房。他也有过犹豫和彷徨,但是很短暂。他清楚,在这场特大灾难面前,寻找自己的亲人虽然无可非议;他更清楚,如不及时赶回单位,双人双锁的库房今天就无法开门,全行的重空凭证将无法供应,网点对外营业就得不到保证,工行在关键时刻的服务形象就会蒙上灰尘。
万般无奈之下,他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双膝重重跪下,抱头痛哭,对地下的妻子和妈妈说,下班后我一定再来找你们!然后,泣泪前行,毅然踏上返回绵阳的路程。他冒着风雨,几经辗转,13日早晨上班前准时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这一天,他按照应急预案,始终坚守库房,听令调遣,充当守押,实施不间断的凭证、帐簿供应,及时提供配送服务,保证了城区28个对外营业网点的凭证需求。
13日和16日晚班后,他又两次重金打的试图返回北川寻找亲人,然而北川县城已实行严格管制,在城外的管制点他不得不一次次的含泪而返。他只能在心里千百次的祷告,期待奇迹的发生,期盼他和亲人能够早日团聚!
直到5月20日,他母亲遗体被找到,但他的妻子,已经被深深地埋在地下了。他知道,女儿那可亲的妈妈,没有留下任何话语就悄无声息的走了;他知道,与他牵手13年的妻子,再也不可能挽着他的胳膊,与他在垂柳下窃窃私语了。但他坚信,爱妻在天国一定会希望他坚强 !
他选择了坚强!也做到了坚强!他没有流泪悲伤,靠同情和怜悯度日;他没有消沉颓废,丧失热情和执著。在他心中铸牢一个信念:努力地工作、坚强地行动、好好地生活。如果说在战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话,那么,在抗震救灾的战斗中,工行的一名员工,坚守住、坚守好自己的工作岗位,就是最大的天职!
在采访中,他对我们说,特大灾难,使他失去了四位亲人,失去了家园,已经失去了很多很多,虽然这些不幸、痛苦、悲伤会不时地撞击他的心房,但这决不会撞垮他的意志,决不能再失去做人的品性,失去职业的道德,失去工作的责任,失去一个人坚定的向往和追求!他懂得,只有生者坚强努力,才能告慰逝者魂灵!他不停地工作,把悲伤深深地埋藏在心里。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背靠的是伟大的祖国;我是工行的员工,背靠的是英雄的团队。他不再流泪,他选择了坚强,在他的同事面前,他可能不再是以前那个开朗的王炯,但他一定是、也永远是那个震不垮、砸不烂、压不死的坚强的王炯!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他就把女儿托付给妹妹照看,没有向组织请过一天假,没有离开过工作岗位一天!对一个刚刚蒙受了巨大不幸的人来说,要做到这些,需要多大的毅力啊!
停电了,电脑没法启动,他便不停地打电话主动询问营业网点的凭证需求;余震不断地摇晃着办公室和库房,他没有一点慌张,有条不紊地完成着自己平凡的本职工作。同事们也看出了王炯的变化:他的眼圈红红的,往日开朗的笑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默默地工作。但有一样没变,就是比往日更加细致地工作。同事们说,王炯在抗震救灾那段时间的工作,简直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从王炯的身上我们看到,灾难凸显了工行员工的坚忍不拔,坎坷反而坚定了工行员工的执着追求!
而王炯无疑是平凡的。他至今念念不忘他那些在地震中失去的亲人,只是,他把这些思念,这些悲痛深深地埋在了心中。
好一个铁汉柔情的王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