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江”——一个源于奔腾不息长江水的磅礴大气的名字。长江水给予了他名字,也造就了他时不我待、不断搏击的性格。
他,一个48岁的“老科技人”。21年峥嵘岁月,他在工行科技战线上默默拼搏奉献;21年风雨兼程,他用坚定的步伐踏浪前行;21年斗转星移,他不变的是对工行科技执著的满腔热诚;21年寒暑更迭,他以永不停歇的长江精神在建设国际一流IT银行的征途上勇立潮头。
敬业,源自一份赤诚
自1991硕士研究生毕业进入内蒙古分行技术保障处工作,到如今担任数据中心(北京)网络部的总经理,他在工行的科技岗位上勤恳耕耘了21年。前10年,他是分行科技战线的领头人;后11年,他为数据大集中后的工行科技保驾护航。他以一颗赤诚之心诠释了工行科技人的执着,体现了敬业爱行的价值所在。
在分行工作的十年里,下班最晚的常常是他,一年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加班中度过。在这日复一日的忘我工作中,他出色完成了多项富有挑战的科技任务。1998年,内蒙古分行实现了大机业务的全面延伸,并创造了当年接机、当年投产储蓄、对公两大业务系统的优异业绩,赢得了业内人士的赞叹,分行电子化建设也由此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1999年至2001年,他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分行主机应用系统向数据中心主机的迁移挂接任务。
在数据中心(北京)工作的十余年,他是任职部门最多的中层管理人员。在一次次的岗位转换中,他从未向组织提出一个“不”字,而是“将敬业进行到底”。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扎实的专业水平和出色的管理能力在各个岗位得到充分展现;他用心关注团队的建设成长,由他带出的骨干员工纷纷成为中心管理和专业领域的核心人才。
2003年上半年“非典”集中爆发,在那段人人自危的日子里,中心项目指挥部却灯火通明、人头攒动,此时正是我行信贷台账系统CM2002项目推广的关键时期。时任应用维护部副总经理的他,带领团队历经2个月5次连续扩容和上线,实现了39家分行400多台服务器信贷数据的上收。在这过程中出现了由于ORACLE数据库缺陷造成的宕机,他和他的团队连续奋战一昼夜,终于在第一时间完成了系统恢复,及时生成了需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出的月度信贷数据。
生产运行维护工作是关系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中之重。担任运维部总经理期间,他心系生产、心系客户,即便在夜间休息也保持高度警觉,养成了在电话震动三声之内接听的习惯。这个一米八的北方汉子,因为长期加班,加之巨大工作压力和长期无规律生活,十二指肠出现了严重的溃疡。充满血丝的双眼、日渐消瘦的面庞让同事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他依旧忘我工作。在一次下班驾车途中,他因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发作而吐血晕厥,车子撞上路边的大树,险些发生车毁人亡的惨剧。两天后,当前来探望的同事推开病房房门时,却惊讶地发现他正在对着电脑处理工作。
他还担任过生产调度办副主任,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协调多项交错并进的技术管理和项目管理工作。他曾主持过安全部工作,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第二道防线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2012年,他又成为了网络部的总经理,在新岗位上仍然坚守着那份对工行科技事业的热诚,全力以赴推进全行网络提升工程等多个全行性工程项目……
奉献,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敬业是他发自内心的选择,奉献也被他视作一种必然,一种无需多加考虑的潜意识选择,一种在被身边人称赞时呵呵一笑的淡然。为了工行的科技事业,他奉献了最好的青春年华,付出了无尽的心力、汗水甚至健康,也留下了太多对于家人亲友的遗憾。
在分行期间,为了大机延伸工程,他推迟参加“百千万人才”培训,这无疑是失去了一次很好的个人发展机会。他常常加班至深夜,连家属院的门卫都熟悉了他的工作规律,而有时因为到家太晚,他不得不“飞檐走壁”翻墙回家。因为工作太忙,他与家人聚少离多,甚至孩子高烧住院,也仅仅是给爱人打了个电话告知晚些过去,就继续和同事们并肩战斗……
在数据中心(北京),他秉持了北中心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四特”精神,依旧忘我地工作、忘我地付出。由于工作实在太忙,有一次妻子生病做手术期间,正逢一个重大项目投产的关键时期,他不得不请来爱人的哥哥到医院陪护,让自己腾出精力用于投产的组织准备工作。在担任运维部总经理期间,由于放心不下生产系统,每个除夕之夜他都是在中心度过,春节期间也放弃了回乡探望父母。他做的一手好菜,但一年到头能为家人做一桌饭菜的次数屈指可数。2012年6月正逢他的儿子高考,为了弥补平时的缺憾,他特意请假陪伴儿子,但当得知有一项紧急任务需要自己处理时,他没有向儿子解释什么,目送儿子进入考场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回了中心。由于长期加班、熬夜、不规律饮食和过大的工作压力,他的身体已经与刚工作时不可同日而语,但当身边的亲友同事心疼地劝他注意休息时,他仍然只是呵呵一笑,没有一声抱怨。周围的同事常常感慨:王总真是名副其实的“劳模”。(王长江同志曾获得全国金融系统“五一劳动奖章”)。
学习,为了更好地付出
有不少同事都很佩服王长江对学习的坚持,每当有人问起他为什么这么孜孜不倦地学习,他总是会露出一副标志性的憨厚微笑,说道“工作需要学,我就学了”。是的,他的学习离不开他的自觉,他的自觉源自他对工作的负责态度和进取精神。
21年来,他所从事过的岗位有很多,所经手的业务系统涵盖会计、储蓄、信用卡等多个种类,所掌握的技术横跨微机、大机、应用、系统等多个层面,所负责的工作涉及运维管理、项目管理、技术管理、网络技术、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在不同的岗位、面对不同的挑战,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也没有停止过思索。
在分行时,他以扎实的应用技术和出众的英语水平成为分行最年轻和学历最高的副处长,当他意识到微机信用卡系统的推广需要数据库中文材料,便着手翻译了数据库程序员手册,还出版了相关教材。来到数据中心(北京)后,他按照中心“追求卓越”的目标,坚持学习不辍,努力实现自我超越。在和家人欢度新春佳节时,他却自我加压,给自己布置了新年学习任务,捧着厚厚的书本度过了春节,最终他顺利通过PMP(项目管理专家)认证考试,成为中心第一个PMP。他还攻读并获取了北阿拉巴马大学的EMBA学位,为自己能够胜任更重要的管理工作打下理论基础。他克服了语言学习的年龄短板,努力通过选拔成为我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海外研修班中最年长的学员并担任班长。学成回国后,他担心自己会淡忘所学的知识,便抓住点滴空闲加以巩固,身边同事经常在清晨单位食堂里、绿荫小路上,看到那个插着耳机专注听英文的熟悉身影。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付出,他将学习成果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在各个岗位取得的累累硕果无不见证着他对知识的渴求,见证着他的勤奋和坚韧。这一切在他看来都是理所应当,甚至是稀松平常,殊不知他的一言一行早已为身边人上了鲜活的一课,他的毅力和执著使他成为同事们心目中勤奋学习的楷模。
王长江用平凡创造着卓越、用坚韧践行着卓越。21年时间不长,可他背后的一大串荣誉却令他的21年精彩辉煌;21年时间不短,而他却21年如一日执着前行,书写绚烂人生。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也许这就是王长江搏击奋进的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