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是甘肃金昌分行个人金融业务部副经理兼银行卡中心主任。近30年来,从退役军人到银行员工,他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在平凡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二级分行中层管理干部。在生活中,他更以常人难以企及的责任心和毅力履行着自己的诺言,帮助伤残战友,携手战胜生活中的一个个困难,走上自立自强之路。
做就要做最好的
在同事们眼中,杨荣是个不服输不畏难的人,向来都是“说一不二”。他常说,是工商银行成就了我,是工商银行养育了我。“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他的座右铭,从入行第一天起他就把理想与责任融入到火热的工作与生活之中,在不懈努力下取得了骄人业绩。2000年所负责的永昌支行营业室被省、市分行授予“青年文明号”;2005年,金川支行营业室被团中央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被省、市分行评为金融先进工作者,2004年起连续六年在金昌分行年度考核中评为“优秀”。在任银行卡中心主任期间,卡中心被省分行评为信用卡业务综合考核优胜单位和风险管理先进单位。2010、2012年先后两次入围工总行第二届、 第三届“感动工行”员工30名候选人名单;2013年他又入选《工行30年百名员工故事画册》。2014年2月荣登“中国好人榜”,成为工行甘肃分行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员工。
然而,更令人感动的是杨荣一诺千金、诚信助人,20多年如一日对伤残战友张永忠无私的关爱和帮助,也为工商银行这块金字招牌增光添彩。
难以割舍战友情
张永忠和杨荣是老乡也是战友,他们同年入伍,在同一部队服役,又同时当班长。在部队里他们既是互不相让的对手又是亲密无间的兄弟。但一次意外事故,无情改变了张永忠原本平坦的人生道路,也让这对战友从此患难与共。
1985年夏天,他们所在部队奉命到新疆和田布雅执行战备施工任务。张永忠班负责凿眼爆破,杨荣班负责清障平地。一天下午,张永忠和战友们的最后一爆,七炮只响了六响。就在张永忠进入山洞排险的一瞬间,第七炮响了,他顿时血肉模糊……这一意外事故,导致张永忠双目失明!
突如其来的灾难,几乎让张永忠崩溃,在部队治疗期间,他几次偷偷跑出去试图寻短见。看着昔日生龙活虎的战友一天天颓废,杨荣心如刀割。之后,他一有空儿就陪张永忠散步,聊天,期望战友重新燃起生的希望。冬去春来,部队复员的时间到了,考虑到张永忠的实际情况,部队上让他继续留院治疗。离别时,杨荣强忍着泪水对战友说“放心吧,好兄弟,以后我就是你的眼睛”,就是这句看似轻易、随口而说的慰籍之语,却成了杨荣心中不可更改的诺言。
我就是你的眼睛
1988年,张永忠被评定为一等伤残军人,组织上为他以后的生活提供了进部队疗养院或领取生活费返乡两种选择。张永忠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便请杨荣帮助拿主意,杨荣思前想后建议他回到家乡来休养。
张永忠回来后,因为生活难以自理,无法安置,只能在家休养。那一阵儿,他情绪非常低落,不愿意和父母一起生活,一个人躲在窝棚里不愿见人,还曾有过轻生的举动。当时杨荣还是单身,看到战友的处境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战友重新振作起来,勇敢地面对生活,他要用自己的行动点亮战友心中的明灯。为了照顾永忠,杨荣开始每天给他做饭、洗衣,闲暇时陪他到田间地头散步、谈心。后来又特意将他接到自己父母亲家里悉心照料。双目失明的战友渐渐被杨荣一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所感动,慢慢地恢复了生活的信心。
为了解决张永忠以后的生计问题,杨荣搀着他一次又一次地找有关部门,反映张永忠面临的困难,并从民政局争取到了一些救济金。接着,杨荣又动员自己的亲戚朋友出钱出力,为张永忠盖起了四间砖房。
随着自己婚期的临近,想到战友的将来,杨荣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决意要为张永忠张罗一门婚事,为他找到一个知冷知热、可以依靠的伴侣。张永忠家一个邻居的女儿,以前对永忠很有好感,杨荣决定去试试。可当杨荣托人前去探问时,姑娘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杨荣并没有退缩,仍然一边照顾着张永忠,一边四处托人介绍。几经周折,杨荣终于为永忠找到了一个适合的伴侣。
1991年1月,在喜庆的鞭炮声中,张永忠拥有了自己的家。
热心助残忘我奉献
成家后的张永忠,虽然妻子也能享受到生活补助,可是,仅靠那点微薄的补助金维持一个家庭的运转并过上好日子并不现实。为了能让战友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杨荣又开始忙活起来了……
1991年7月,杨荣带着张永忠来到武威地区医院学习按摩技术,学成回来后,又筹措资金帮他办起了按摩室。在按摩室刚刚起步的那段日子,收入不很理想,为了坚定张永忠生活的信心,杨荣又帮他在银行贷款 4000元,办起了日用品小商店,让永忠的妻子一面照顾丈夫的生活,一面搞经营,以补贴家用,就这样,张永忠一家生活总算有了着落并逐步好转。
但是,生活并不尽如人意,1992年冬天,永忠因病住院,期间又赶上妻子生小孩,夫妻俩都需要人照顾。杨荣白天上班,晚上去医院陪护永忠,一个月下来,人瘦了一大圈。第二年夏天,永忠的眼疾复发,在县医院治疗多日不愈,杨荣陪他到市医院检查治疗,医生告诉他们如果不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病情很有可能恶化。但当听到数目不小的手术费时,永忠犯难了,坚决要回家进行保守治疗。为了不让永忠病情恶化使来之不易的脆弱家庭再次遭受打击,杨荣和家人商量后,拿出了准备给家里添置彩电的钱交到医院,马上为永忠安排手术。手术后,杨荣又向单位请假在市医院专门陪护,直至半个月后永忠康复回家。
2005年,杨荣调到金昌市区工作,临行前,他自然又想到了张永忠:“我走了,这一家人往后怎么办?”几个晚上的辗转反侧,终于拿定注意——“我要带着他们一块儿进金昌”。于是杨荣开始四处托朋友、找关系,经过近4个月的努力,帮助张永忠在金昌市区开设了两家“惠民永忠按摩诊所”。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永忠的诊所越办越红火。
在杨荣的帮助下,张永忠站起来了,而且站得越来越稳。战友深沉的关爱点亮了他心中的明灯,他也要将这份爱心火炬传递给像他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在张永忠的带动下,当地14个残疾人跟着他相继走上了自强自立的就业之路,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梅花香自苦寒来”。杨荣的感人事迹得到了人们的称赞 ,他先后在金昌大学、金昌市大剧院、金昌市城建局、卫生局等单位进行了先进事迹演讲,感动了社会各界人士。2000年9月《金昌日报》和《甘肃日报》分别以《热心助残 , 忘我奉献》和《点亮心中的明灯——记全国助残先进个人杨荣》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他还分别被金昌市人民政府和甘肃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志愿助残先进个人”。随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志愿者助残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2月被金昌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金昌市文明市民标兵” 和首届“金昌市道德模范”。
面对荣誉,杨荣很坦然,他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公民应该做的事情。面对张永忠日益红火的事业,杨荣难以抑制内心的欣慰和兴奋,他动容地对这个昔日的战友说:“兄弟,我们终于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还可以像在部队时那样好好地拚博!”
在金昌的大街上,每当杨荣和张永忠不离不弃牵手走过,都会引来路人赞许的目光。他们相濡以沫的故事,也成了金昌百姓心中的经典。他用爱心、用心中那份不变的承诺,重新点燃失明战友生活的希望,铺就了艰难而充满“光明”的人生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