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战略合作伙伴高盛的协助下,工商银行研发出了以人民币为本金,内嵌多种外汇衍生产品的双币种结构性理财产品,并根据内嵌产品类型不同设计了分别同汇率、利率、商品、信用事件以及股票指数挂钩的五大类双币结构性理财产品,从而帮助工商银行在其原来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币理财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产品的多元化和丰富化。该套理财产品有望于近期推出。
这仅是工行和高盛在资金交易领域的合作进展成果之一。自3月16日工行与高盛的战略合作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双方的工作团队已经就战略合作项目的落实召开了40余次研讨会,高盛方面派出的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资金交易等领域的专家为工行管理层和员工举办了10多次专题讲座,参与各类研讨和讲座的员工达到800多人次。这一系列合作成果的取得,不仅有助于工商银行全面增强金融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同时也标志着该行与高盛的战略合作已经向纵深开展。
工商银行新闻发言人透露,为全面落实双方战略合作的总体规划,该行与高盛共同制订了一个“7+1”合作计划。所谓“7”,就是双方成立了7个联合工作小组,负责合作项目的具体实施,它们分别是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资金交易、资产管理、公司与投资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员工培训小组。此外的“+1”,则是由工行控股的香港上市银行——工银亚洲,其将在发债及融资等方面与高盛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展开合作。
据了解,工商银行与高盛的项目合作非常具体,每个项目小组都确定了具体的合作目标和时间表。很多领域的战略合作在项目启动大会之前就已经深入开展。从双方合作的具体内容上看,也都是非常高端与核心的。在公司治理领域,高盛正在帮助工行建立一套先进的信息披露系统,并在投资者关系管理方面给予工行帮助;同时,高盛还帮助工行建立一个对关联交易进行监控和管理的系统,从技术平台到制度政策方面给予帮助;在风险管理领域,高盛与工行正在共同对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及职能分工进行研究,再造风险管理业务流程,设计一整套关于贷款组合风险管理的方法、模型和系统。
此外,在员工培训领域,工商银行同高盛合作开展的培训内容涵括了领导变革、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及员工激励等当今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课题。这些培训项目旨在提升工商银行高级管理人员领导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培养一批业务技能精、创新能力强、符合工商银行战略发展需要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精英人才,同时增强工商银行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资金交易、资产管理、公司与投资银行业务、不良贷款处置等关键业务领域以及产品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企业文化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业已开展的培训中,高盛都倾注全力,派出了豪华的专家阵容,其中包括高盛全球风险控制委员会主席、运营风险部全球主管、首席知识执行官、管理控制部主管、市场风险管理及分析部全球主管等业内顶尖的专家。
不过,这位发言人也表示,工商银行启动大规模“引智”工程并不意味着对原有管理体系全面推倒重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介入对于该行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无疑将起到重要和直接的作用,但毕竟再先进的管理模式也必须在一定的体系环境内才能正常运转,而中国的商业银行长期在这个体系内运作,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因此在合作中,工商银行坚持“立足实际,取长补短,讲究实效”的原则,具体到双方合作的每一个工作组都是双方人员共同组成的,面对问题一起研究,既避免了过去关起门来自己搞的做法,也杜绝了简单的照抄照搬的弊端,从而可以拿出一系列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又符合中国市场和银行自身特色的解决方案。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的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政策设计和目标导向应该不是“引资”而是“引智”,即由此学习和引进国际发达市场的银行先进服务理念、管理经验以及产品开发与维护的技术,以迅速提升中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并非迫于资本充足率达标压力而“引资”。为此,他表示看好工行与高盛的战略合作,因为高盛集团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业绩最优秀的投资银行,工商银行则是中国资产规模最大、客户基础最广泛、产品技术最先进的商业银行。当前,工商银行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业务结构、盈利结构的多元化是工商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内容,高盛集团则恰好与工商银行形成互补型的战略组合,因此双方的合作将是一个强强联合的双赢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