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今年以来海外市场一片飘红,但这并不等同于降低了QDII基金的投资风险。这一点在主动型QDII股基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需要指出的是,在纳入统计的52只QDII股基中,业绩分化现象相当严重,有11只QDII基金截至8月17日依然处于亏损状态,而领跑者国泰纳斯达克100指数与垫底者的收益率差距高达29.2个百分点。换句话说,投资者仍有近1/5的概率买到亏损的QDII基金,如果运气不好,今年以来的亏损幅度有可能达到8.87%。
另一个数据则可能更令持有人谨慎:在11只亏损的QDII基金中,仅有1只为指数型基金,其余10只均为主动型股票基金。这意味着,如果剔除指数基金,剩余的41只QDII股基亏损的概率将提高到约1/4,投资者的选择风险由此大大增加。
事实上,相较于A股而言,由于实力受限,内地基金业的海外投资之路一直坎坷,来自于外方的投资顾问常常决定着他们的投资方向,这曾被视为QDII风险敞口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有鉴于此,近年伴随着QDII基金数量的不断扩容,部分有实力的基金公司开始扩充自己对海外市场的投研能力,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开始频频外出调研,与外方的关系也从“言听计从”渐渐转变为相互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不可控的风险。对此,业内人士指出,投资者在选购QDII时,发行QDII的基金公司是否具有独立的海外投资团队,是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除此之外,QDII基金日益多元化的特征,也为投资者选购QDII埋下不少“陷阱”。由于大多数投资者对海外市场不甚了解,仅仅是根据QDII基金的名称或者简单的投资对象描述来投资决策,并且很难把控这些基金的投资风险。这也是即便在海外市场今年普遍飘红背景下,仍有不少持有人折戟QDII基金的主要原因。有业内人士建议,QDII基金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妨偏向于被动型指数基金,其投资对象明确且易被持有人理解,这样或许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QDII基金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