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行简介 特色业务 最新业务 分行动态 经营网点 客户服务
首页  >

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造再迈一步 首期350亿元次级债成功发行

  近日,工商银行首期350亿元次级债券在银行间债券成功发行,标志着该行在实施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征途上又迈进了一大步。在迄今为止所有已发行的政策性金融债券和商业银行次级债券中,工商银行债券单期发行规模最大,发行品种最多。首期债券的发行量达到350亿元,并且同时发行三个不同的品种。从发行情况看,本期债券发行市场反响良好,债券承销团及市场成员投标踊跃,共有40家机构参与投标,投标总量为855.25亿元,超额认购倍率达到2.44倍。

  为确保债券发行成功,工商银行在深入调研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对债券发行市场进行细分,针对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的不同投资偏好,设计了十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十五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和十年期浮动利率债券三个投资品种,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市场成员的投资需求,受到投资者的欢迎。从债券招投标结果看,各品种最后中标利率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品种一的十年期固定利率含发行人选择权债券,发行量为130亿元,票面利率经投标确定为3.11%。品种二的十五年期固定利率含发行人选择权债券,发行量为130亿元,票面利率经投标确定为3.77%。品种三的十年期浮动利率含发行人选择权债券,发行量为90亿元,基本利差经投标确定为1.05%,首次付息票面利率为2.29%。上述三个品种的债券都受到了市场成员的极大追捧,认购倍率分别达到2.02倍、2.39倍和3.13倍,其所募集的350亿元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工行的附属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

  投资者对本期债券的踊跃认购表明市场对工商银行经营实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近几年来,随着资产规模的增长和经营水平的提高,工行的盈利能力不断增强,2004年的经营利润更是达到746亿元。经过财务重组,该行的主要历史包袱已经基本解决。今后,工商银行的经营利润会更多体现为可支配的帐面利润,为次级债券的本息偿付提供十分充足的保障。

  次级债券的成功发行,是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进程中一项重要举措。8月上旬,工行次级债券发行申请获得监管部门批准。8月12日,债券承销团成立并召开承销团大会。8月19日,首期350亿元次级债券在银行间债券成功发行。而本期债券发行前,工商银行资本充足率已经达到9.12%,高于8%的监管标准。工行在资本充足率已经达标的情况下发行次级债券,是与该行稳健经营的作风是一脉相承的。资本充足率8%只是巴塞尔协议提出的最低标准,也是中国监管机构要求达到的最低标准。出于稳健经营的需要,国际上主要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般都保持高于巴塞尔协议提出的最低监管要求,如香港各银行资本充足率都高于8%,达到10%以上。而且发行次级债券对现有股东和将来新加入的股东都是有利的。首先,发行次级债券可以补充附属资本,提高该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发展后劲,这会增加对未来投资者的吸引力。其次,可以改善资本结构,在保持核心资本充足的基础上提高股东的回报率,这也会增加对未来投资者的吸引力。

  同时,次级债券的发行,对于工商银行的未来发展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首先,发行次级债券为工商银行开辟了新的资本补充渠道。国有商业银行筹集资本金的渠道较少,除增资扩股、利润留存和准备计提以外,缺乏高效的补充附属资本的融资工具,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行次级债券补充附属资本,程序相对简单、周期较短,是一种快捷、可持续的动态补充资本金的方式。2004年6月,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颁布实施了《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为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补充附属资本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先后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募集次级债券获得成功。工商银行通过本期次级债券成功发行,积累了一定的发行经验,并增进投资者对该行的熟悉和了解,为今后利用次级债券这一工具,动态、灵活地补充附属资本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公开发行次级债券有利于促进工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次级债券是一种无担保的债务工具,次级债券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商业银行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一旦发行次级债券的商业银行出现破产清偿,则投资人持有次级债券的风险要大于持有商业银行的其他负债。因此,次级债券的发行和流通,会造就一批与银行安全和稳健经营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市场参与者和利害相关人,他们高度关注金融机构的风险行为,其动机与金融监管当局的动机相一致,从而建立一种由市场自发的对银行经营管理进行分析、监控和约束的机制,最终达到由市场对银行风险行为产生外部约束的效应。为达到有效外部约束的目的,《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也对发行人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安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债券市场的透明度,有效增强了市场的约束力。在充分的信息披露下,投资者会紧密关注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其看法会反映到次级债券的二级市场价格上。这会对银行的管理层形成外部监督,有利于公司治理的改善,促使管理层不断提高经营水平。

  第三,工商银行首次以发行人的角色出现在中国债券市场,为今后其他债券的发行拉开了序幕。1985到1992年,工商银行曾以发行债券的形式募集资金,但因为市场条件和政策环境不具备,债券发行工作停止了。1997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以来,工行一直是以大型机构投资者和交易者的身份参与市场。本期次级债券发行,首度为工商银行赋予了债券发行人的角色。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可以在债券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商业银行有了新的主动负债手段。工商银行通过本期债券的发行,积累了发行经验,培育了投资者群体,为以后普通金融债、资产证券化债券等各种债券的发行作了一次成功的预演。(转自总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