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谁是美元幕后“推手”
 

  美联储7月底将降息已是目前市场普遍观点。从一般投资逻辑来看,美联储降息将拖累美元汇率一定程度走软,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Wind数据显示,近一个月以来,衡量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从95下方一路攀升,目前已重返97上方。今年以来,美联储曾多次释放“鸽派”信号,然而今年以来美元指数累计上升了1.09%。

  相关资料显示,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最早可追溯到1982年9月,不过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全球都处于高通胀、高利率的环境,与当前经济环境差异很大,货币政策变动频繁,参考性不强;1990年之后,美联储共有四次降息周期,这四次降息周期的首次降息时间点分别在1995年7月、1998年9月、2001年1月和2007年9月。

  通过比较上述四个降息节点附近美元指数的走势发现,美联储降息与美元指数走软并不具有确定的正相关性。

  具体来看,1995年6月,美元指数收于81.58,处于当时的阶段性低位,1995年7月降息当月,美元指数小幅累涨0.10%,随后一路攀升,并于1998年降息前站上100。1998年9月美联储降息后,美元指数出现连续两个月回调,从逾100跌至93附近,随后又开启持续上攻模式,于2001年7月升至121的逾15年高位;2001年1月开启的一轮降息周期似乎也没有改变美元指数的升势,直到2002年初,美元指数仍位于120附近的高位。2007年9月开启的一轮降息周期于2008年12月结束,在此期间,美元指数走出了先回调再反弹的“V”形行情,期间累计上涨0.43%。

  从美元指数的周期历史经验来看,自1973年美联储制定美元指数以来,共经历了3次上涨大周期,分别是1980年5月至1985年2月,持续约5年;1995年4月至2002年2月,持续约7年;2008年4月至今,持续11年。

  据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研究处研究院分析,三次上涨周期的共同特点是美国经济的强势增长带动了美元指数的走高。其中,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在其宽松政策刺激下率先复苏,而欧元区则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美欧经济增速差距拉大,推动美元指数自2011年开始强势上涨,至2017年初达到顶点。不过,2016年起欧元区、日本、英国等经济体增长强劲,2017年美元指数下跌近10%。然而,随着美国经济表现保持强劲,美欧利差持续走高,2018年美元再次单边上涨。

  在美联储降息预期“透支”的当下,降息作为美元的利空因素力量已稍显单薄。不能忽视的是,外汇市场的走势是由国家间经济基本面差异、资金利率差异、跨境资本流动等多因素综合决定的,所以美元是强是弱还是取决于美国经济、财政、货币政策情况、非美货币走势以及全球资金避险需求等因素的综合力量。

  亦有观点认为,从当前美国国内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美国经济仅是增速放缓,“衰退”一说仍待求证,美联储暂停加息的举措更是意在支持美国经济增长。根据“强经济、强货币”的逻辑,若后期美国经济数据表现良好,美元指数在震荡调整之后仍有走强可能。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中国证券报 2019-07-23)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