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工行快讯

全力以赴抗雪凝 齐心协力保运营
----工行贵州都匀桥城支行以实际行动忠实捍卫“都匀大银行”这一美誉
 

  工行贵州都匀桥城支行地处都匀市中心,是都匀市区及黔南州境内存款余额最大、客户资源最多的一家金融机构,多年来,匀城人民一直誉其为“大银行”绰号。在这次雪凝灾害期间,桥城支行克服重重困难,始终坚持正常对外营业,确保广大匀城市民和机关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忠实捍卫了“都匀大银行”这一美誉。

  遇冰灾   广大客户纷至沓来

  1月25日,因遭受严重的雪凝天气,都匀市区停止供水供电,都匀市区部分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暂停了对外营业,这一突发事件引起了部分市民的警觉,大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正常生活,为保证自己有充足的资金购置应急物质,他们纷纷来到都匀市最大的营业网点,即大家心目中的“大银行”----桥城支行办理业务。而近日又是各单位发放年终奖、普通市民购置年货需要大量取款的高峰期。两方面的原因,致使桥城支行客户流量骤然增多,临柜压力异常严峻。自全城停电停水以来,每天都有客户专程从城郊沙坝、小围寨等地坐车来此办理业务,还有很多客户一大早就在银行门口排队等候。上午一开门,大量客户纷至沓来,瞬间就在柜台前排成几条长队,两三百平方米的营业大厅顿时人满为患,连ATM机前也排起了长队等待取款,每天的客户量是平时的两倍,这样的景况一直到营业终了才结束。

  保支付  分行领导亲赴一线

  为确保桥城支行在艰巨的压力前维持正常工作秩序,给每位客户提高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都匀分行党委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应急防范措施,要求各相关部门切实提高责任心,全力以赴保证桥城支行正常营运。同时,分行领导全部投身抗灾救灾第一线,每天都深入到桥城支行,查看了解桥城支行生产运行情况,现场督促指挥营运工作,一项一项落实解决好雪灾中出现的各种临时问题,保证桥城支行业务正常营运。

  顾大局  上级机关鼎力相助

  为帮助解决桥城支行雪灾期间的各种问题,都匀分行各业务部门纷纷出动。信息科技中心每天要对超负荷运转的发电设备进行检查,确保电源工作供应充分。办公室及时购买木炭、蜡烛、台灯等应急物质,切实做好后勤保障。资产负债部每天派出两名同志,与网点员工一起协助疏导客户,作好解释宣传工作。个金部也每天深入该行查看了解运行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协调工作出现的问题。监察保卫部每天夜间要对网点、ATM进行巡查,确保安全无事故。现金中心积极配合协作,对支行的现金调运特事特办,第一时间满足客户大额支付需求。

  战凝冻  支行班子率先垂范

  在重重困难面前,桥城支行负责人始终坚守在抗灾第一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夺取抗灾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表率。支行一把手每天第一个到达工作岗位,提前安排部署好营业前的各种准备工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主管副行长亲自负责对公客户资金调拨和大额现金支付,每接到客户的资产需求申请,就立即与现金中心联系,马上组织现金调运,力争第一时间资金能够到达客户手中,确保了贵州高等级公路管理处、都匀供电局、军分区等单位的救灾款按时支付。总会计和营业经理则牢牢把住规章制度关,坚持督促一线柜员,坚持按制度执行,确保规范操作。

  为客户  全体员工团结一心

  因长期低温天气,都匀城区每条街道都积满冰雪,为保证能按时到岗,桥城支行每位当班人员每天要早早出门,冒着严寒和冰雪赶往上班地点。因停电停水,支行的营业环境变得非常恶劣,虽然有几盆木炭取暖,但零下几度的严寒仍然使每位员工的手脚冻得冰冷,僵硬的手指总不听使唤。看到客户焦急的目光,柜员们没有一个人停下,手冷了,就搓一搓暖和一下,脚僵了,就轻轻跺跺,大家始终坚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营业大厅里,客户排成长队,个别客户因心情焦急对工作人员怨声载道,负责维持秩序的大堂经理、客户经理一个个去解释引导,维护现场秩序。驻在本行的保险公司营销人员、营业厅保安人员和分行支持人员都积极参与到客户疏导工作之中。他们的嗓子嘶哑也顾不上喝一口水,手脚冰冷也顾不上烤一下火;每天中午都放弃休息时间,在门口买一份盒饭充充饥又投入到紧张繁忙的工作中。除切实做好柜面服务外,桥城支行还及时帮助解决客户的实际困难,1月31日上午,一个年约六旬的老人来取款,当他办完业务,面对刚刚取得的6万元现金和湿滑的街道却不知如何是好,支行负责人看到这种情况,立即安排专人护送老人回家,保证了客户的资金和人身安全。

  虽然遭受了50年不遇的雪凝灾害,虽然多日停电停水给正常营业带来许多困难,虽然广大客户纷至沓来给柜面造成巨大压力,但桥城支行24名员工心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以坚韧的斗志和顽强的作风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保证了支行的正常工作秩序。从1月25日到2月1日,桥城支行共调入现金1850万元,累计办理业务7200多笔,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市民的资金需要,以优质的服务和稳健的运营维护了“匀城大银行”这一美誉,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广大军民的一致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