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交易所债券市场“春风拂面”,国债指数、企债指数和公司债指悉数上扬,其中,国债指数周二后连续阳线收盘;企债指数站在200点上方,已连续11天收阳线;公司债指不断创新高,且成交量配合较好。目前来看,两会过后,整个经济格局有利于向纵深发展。作为发挥资本要素市场主要功能的债券市场,理应将得到更快发展,预计债市慢牛行情将延续到下季度。
从宏观面看,受美联储议息决议偏“鸽派”影响,近期美元指数走软,人民币等非美货币表现强势。随着美联储年内加息次数大概率减少,市场对中美利差收窄的预期有所降温,有助于缓解资本外流压力,人民币贬值压力亦有望进一步下降,我国货币政策将获得更大的调整空间。不过,近期大宗商品持续上涨、股市反弹以及房价上升,反映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上升。
而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CPI达2.3%,为2014年年中以来最高值,而1月CPI仅为1.8%。作为债市的“头号杀手”,通胀近期超预期上涨,成为债市投资者的关注焦点,市场多空分歧正在加大。产生分歧的原因,主要是前两月CPI走高,加上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发力,部分投资者担忧经济动能走强和通胀上升可能对债市构成不利影响。此外,近期出现部分经济企稳的迹象,成为冲击债市的另一大重要因素。而对这个因素,市场的分歧也在加深。
总体而言,汇率波动趋稳对债市行情有利有弊,目前债券收益率走势反映出市场对基本面偏弱的乐观预期,对通胀仍以关注为主,除非经济大幅下滑,否则利率进一步向下突破的空间有限。预计近期债市仍将以窄幅震荡为主,后市需关注通胀预期对市场情绪的影响。
具体品种而言,在经济疲软和利率下行的背景下,相对高收益产品稀缺和刚性配置需求上升的矛盾,使得相对收益较高的信用债成为“香饽饽”,短期信用债收益率持续创新低,信用利差也进一步收窄。不过,信用债“盛宴”的另一面,是违约事件频发。随着风险持续暴露,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债券遭冷落,所处行业或开始进入去杠杆周期。我们认为,短期内,信用债尤其是理财资金追逐的品种并无大的调整压力,但当下信用环境仍未明显改善,眼下投资信用债仍是“带着镣铐起舞”。虽然有多支宣布违约的债券通过多种方式完成兑付,但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犹存、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信用基本面仍有边际及局部恶化的迹象,类似的兑付风险事件可能还会发生。
预计信用债后续将延续分化行情,由于银行理财需求较为刚性,短久期、中高等级品种仍将受到市场的青睐,收益率有望进一步下行,低评级品种仍以“防雷”为主。与此同时,产能过剩行业龙头企业短久期债券仍有博弈的空间,可精挑细选相对安全的主体适当参与。
从发行市场看,上周二,国家开发银行招标发行的4支固息增发债券,中标收益率全线低于二级市场水平,认购倍数均超过3倍;财政部周三招标的3年期国债中标利率低于二级市场水平和市场预期,认购倍数为2.5倍。央行连续多日净投放后,资金面有所缓和,但流动性还难言宽松,近期市场情绪略偏谨慎,预计债市仍将维持窄幅震荡格局。但由于金融机构依然普遍面临“资产配置荒”,债券是去年以来惟一供给增长较快的资产类别,这将促使机构将更多资金投向债券,对债券市场构成刚性支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周三公告称,将于3月28日下午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债券发行系统增发3期金融债券,期限包括10年、15年、20年。近期一级市场债券招投标表现较好,显示了配置力量的支撑,结合此前超长期限利率招投标情况,预计这3期增发债券需求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