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基金

您所在的位置:
光大基金黄兴亮:产业变革进行时
 

  春节回乡,若是在三、四线城镇,投资者一定会对满大街的OPPO、vivo和华为的手机店印象深刻。那是一种近乎极端的密度,带着一股扫荡一切的气势。这几个品牌已经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成为了国内手机行业的主流。其中,华为更是在全球市场中站稳了脚跟,麒麟系列芯片获得了业界的高度关注,Mate9保时捷版在欧洲售价达到1395欧元。毫无疑问,华为是中国最成功的全球化企业之一,先是在通信设备领域超过了曾经的行业龙头爱立信,然后在消费者终端建立了自主品牌。其2016年营收达到5216亿元,净利润达到371亿元。如果上市的话,华为会是一家千亿美元市值的公众公司。

  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观察是:三、四线城镇中越来越多的汽车属于本土品牌,五菱宏光、吉利帝豪、长城哈弗等等。2016年,国内汽车销量达到2300万辆,同比增长18.7%。本土品牌份额已连续三年正增长,而德系、美系和韩系却连续三年倒退。吉利汽车全年累计销量达到76万辆,同比增长50%,增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吉利还公布了2017年100万辆的销售目标。在SUV细分市场,长城汽车全年销量达到107万辆,同比增长26%,连续14年蝉联中国SUV销量冠军。新能源汽车方面,比亚迪以强劲势头保持大幅增长,销量同比上升70%至9.6万辆,销量蝉联全球第一。

  任正非说过,华为没有秘密,就一个字:“傻”——几万、十几万工程师几十年如一日朝着一个方向攻城。这正是我国“工程师红利”的一个缩影。2010年中国的流动人口总量见顶,2013年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总量见顶,即所谓的“刘易斯拐点”。但若换一个角度观察,将会看到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中国的高质量人力资本红利在快速上升。质量时代的人口红利源于高等教育人群的扩张。全国高考录取人数1980年为28万人,1990年为61万人,2000年为221万人,2010年为657万人,30年扩张了二十余倍。这就是中国“工程师红利”的源泉。

  虽然中国在某些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及最尖端的科技领域仍落后于欧美,但在很多技术演化不是非常快的工程领域,中国企业借助大量本土工程师的力量正在迎头赶上,实现产业升级。过去在家电行业,格力、美的、海尔等本土厂商已经演绎了逐步赶超日欧美品牌的路径。现在的手机行业同样如此,汽车行业则很可能也在路上。除了销量和市场占有率,本土汽车品牌在品质和价格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10万元已不再是天花板,积极进取的本土汽车品牌已在15万元市场站稳了脚跟,并冲击18万元甚至20万元市场。可以说,本土汽车品牌在国内消费者心目中的认同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未来几年,吉利、长城、比亚迪等本土品牌或许会逐步成为国内汽车市场的中坚力量。

  除此之外,在其他诸多工程技术领域,如专网通信、无人机、液晶面板、芯片封装等等,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力也逐步跻身全球前列。这不同于过去低附加值的简单加工制造出口,而更多是附加了本土品牌的中国制造。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在这近十年里,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太多变化,经济增长或许已经进入柳暗花明的“新常态”,而希望和机会就在这微观实体的产业变迁中。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中国证券报
基金分红排行 时间范围:
基金名称 分红次数 分红金额(元/1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