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览全球市场,聚焦财经热点。
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全球财经连线。
4月份CPI温和上涨 PPI涨幅回落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受国内疫情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 CPI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2.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稳中有降,同比上涨0.9%。4月份P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回落,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8.0%。
4月的通胀数据分析,我们来连线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
《全球财经连线》:首先请你解读下4月的CPI和PPI数据。
食品价格上涨拉动CPI温和抬升
明明:4月份CPI同比上涨2.1%,增速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而3月份CPI同比上涨1.5%,所以总体来看,CPI呈温和抬升的趋势。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食品价格,3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为负增长,下降1.5%,而本月为正增长,增加了1.9%,对于CPI贡献较大。核心CPI同比上涨0.9%,实际比上月的1.1%有所回落,所以CPI回到2%左右的水平,主要受到食品的拉动。
非食品方面,比如服务、租金价格较低,之所以出现分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食品价格受周期性和基数影响,比如猪肉价格去年基数较低,而今年在猪周期的作用下有所上涨,同比转正贡献;二是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蔬菜和鸡蛋的价格也有一定上升。但是核心CPI服务的价格比较低,说明目前消费的需求较弱。
PPI涨幅回落 总体下行
PPI方面,今年总体涨幅呈下行态势,4月份PPI同比上涨8%,较上月8.3%有所回落,所以趋势在向下。大家比较关注的是下行的幅度和速度没有预想快,这主要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比如全球油价由于受到全球供给、海外地缘政治的影响处在相对高位。所以大宗商品的价格相对较高导致PPI回落幅度较小,但未来总体还是下行趋势。
我国输入性通胀风险可控
《全球财经连线》:从全球范围来看,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通胀也处于高位。目前我国面临输入性通胀的风险有多大?
明明:刚刚提到PPI下行速度之所以较慢,是因为受海外原油价格输入性通胀的影响,但是我国保供稳价的政策,包括能源供给和粮食供给的能力较强。从CPI的角度来看,本月虽有所回升,但是同比上涨2.1%的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比较低。最近一系列保供稳价的政策,比如煤炭产能大幅增加,都可以起到稳定价格的作用。所以我认为输入性通胀会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今年国内整个通胀环境比较温和。
《全球财经连线》: 你如何预测接下来的CPI和PPI?
CPI与PPI剪刀差将进一步收窄
明明:我认为CPI处在逐步回升的过程。CPI今年回升的幅度和速度都比较缓和,到下半年可能会受到一些基数作用的影响,回到2%以上甚至接近3%水平,总体还是可控的。PPI涨幅也会逐步下行,到年底CPI和PPI的剪刀差会进一步收窄。
A股三大指数收涨 创业板指涨逾3%
今天A股继续反弹。截至收盘,沪指收涨0.75%,深成指收涨1.8%,创业板指收涨3.07%。
针对今日A股大盘的情况,我们来听听专家们的解读,先来连线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
A股估值处于相对低位 配置价值高
陈雳:今天市场走势较好,从成交数量及指数情况来看,市场有所升温。
我们需要强调的是,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之前受宏观经济形势流动性与突发的外围地缘政治因素影响,股票价格可能会短期偏离价值,但长期来看,依然会价值回归。尤其是今年年初以来,在美联储加息、缩表预期以及俄乌冲突、疫情反复等多重因素的催化下,A股的市场波动比较大,尤其是赛道股出现了比较大的调整。
从估值角度来看,当前市场整体估值已处于2018年以来的相对低位,所以总体来看,配置价值很高。即便是赛道股,我们也需要强调,科技、新能源等领域始终是国家重点发展领域。
挖掘具有成长性与核心技术的企业
中长期来看,行业潜力很大。尤其是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估值吸引力非常突出。前期一些优质新能源赛道股因为超跌,也会出现反弹。
从今天盘面上看,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行业表现非常不错。所以,当前时点,我们一方面要对市场有信心,另外一方面,也要从中长期价值角度,挖掘一些具有成长性、有技术壁垒的企业。
听完陈老师的分析,我们再来看看万联证券首席投资顾问古振华的观点。
古振华:近期,A股表现出较强的韧性,走势强于海外市场。
原因可能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5月以来,A股融资余额触底,去杠杆进程可能接近尾声;机构仓位都已充分下调,对负面因素反应钝化,对积极信号更为敏感。
第二,在过去的一个月,人民币汇率释放了部分贬值压力,总体利好以出口为主的制造业企业。
第三,中国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从总量到结构,从货币到财政,有助于经济基本面企稳,市场悲观预期有所扭转。
由于海外央行加速收紧流动性,A股是否属于反转还有待观察,目前暂时以阶段性行情看待。
看好两方面的机会:
第一,稳增长政策力度持续加码,传统基建板块、房地产及其下游汽车、家电相关耐用消费品行业受益;
第二,美债收益率阶段性回落,此前超跌的成长板块估值修复,如军工、新能源等。
恒生科技指数收涨近3% 医药股领涨
港股方面,恒生指数收涨0.97%,恒生国企指数收涨1.67%,恒生科技指数收涨2.89%。其中,港股医药股上涨,再鼎医药收涨12.93%,复星医药收涨10.83%,君实生物收涨7.13%,信达生物收涨4.68%。
分析认为,港股医药股大涨主要是受《“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振。
中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出台
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明确将满足人民群众“医”“食”“美”“安”新需求作为生物经济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快生物技术广泛赋能健康、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
那么,规划出台将带来哪些投资机会?我们马上连线华安证券研究所所长尹沿技。
《全球财经连线》:“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出台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尹沿技:生物经济蕴藏着巨大的经济、社会潜能,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作为我国首部生物经济的5年规划,随着多元化的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的进入,新一代生物经济将茁壮成长,万亿级别市场有望快速发展。“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具有三大方面的意义:
一是规划旨在填补与强化我国生物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以及统筹谋划,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为生物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规划明确指出生物经济将为我国在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和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并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科技经济战略的重要内容;
三是规划将统筹生物经济发展和生物的安全保障,着力防范和应对可能影响生物经济发展的生物安全风险。
《全球财经连线》:规划主要聚焦哪些领域?
尹沿技:“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规划聚焦面向人民群众的衣、食、美、安这4个领域更高层次的需求,提出四大重点发展领域:
一是顺应“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
二是顺应“解决温饱”转向“营养多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农业现代化的生物农业;
三是顺应“追求产能产效”转向“坚持生态优先”的新趋势,发展面向绿色低碳的生物质替代应用;
四是顺应“被动防御”转向“主动保障”的新趋势,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
《全球财经连线》:规划的实施将利好哪些行业?
尹沿技:生物经济具有市场大、壁垒高、技术难、利润厚等特点,目前我们看好的生物经济产业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生物基材料、生物制药、生物农业和健康食品等领域。
一是生物基材料领域,经过特定基因改造后的大肠杆菌和谷氨酸棒状菌已广泛用于PHA、PHB、PLA、戊二胺、丁二酸等化学品的生产,未来生物基产业将继续迎来快速发展;
二是生物制药领域,由于新冠疫情以及老龄化趋势的影响,市场空间广阔,以疫苗、新一代抗体药物、细胞疗法、基因疗法等为代表的生物制药研发投资将继续保持热度;
三是生物农业领域,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进步以及全球水果蔬菜等有机食品需求的增长,生物农业市场有望进一步拓展;
四是健康食品领域,对动植物蛋白和健康食品添加剂的需求,将继续推动细胞工厂在未来食品行业的应用,健康食品领域将引入更多生物制造产品进入市场。
需求预期再遭下调 美油失守100美元
国际油价连续两天大跌。
由于美国能源信息局10日下调今年全球油品需求预期,国际油价继9日全线走低后,跌幅迅速放大。截至收盘,6月收割的WTI 原油期货价格跌3.23%,报99.76美元/桶,跌破100美元关口。7月收割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跌3.28%,报102.46美元/桶。
关于国际油价的走势,我们来听听隆众资讯原油分析师李彦的分析。
《全球财经连线》:国际油价连续两日大跌,原因是什么?
李彦:这两天油价大跌,市场都比较关注。其主要原因是需求端和供应端两边都存在利空因素,对价格造成了压力。
沙特下调原油官方售价
首先是需求端。上周末,沙特下调了6月份销往亚洲的原油官价。沙特阿美将运往亚洲的阿拉伯轻质原油的官方售价,从原先的升水9.35美元/桶,下调至升水4.4美元/桶。这样的下调举动,反映了他们对亚洲原油需求前景的担心。这样的担忧情绪传递到油价上,形成了压力。
欧盟对俄制裁尚未落地
再来看供应端的利空消息。近来欧盟计划全面禁止俄罗斯的原油与天然气进口。然而,此协议需欧盟27个成员国一致同意、签字后才能正式落地。此计划近期被暂时搁置,因为部分欧盟成员国持不同意见。因此,由欧盟制裁俄罗斯所导致的非常明显的供应担忧,也出现了短暂的缓和。从供应端来看,同样存在利空压力。
市场担忧全球经济前景
同时我们也看到,原油价格与整体经济表现与预期息息相关。本周初,美国股市明显下跌,标普500指数自去年3月份以来,首次跌破4000点。这也反映出市场对未来的经济前景存在担忧情绪。
供需两端利空因素打压油价
总结来看,近两天油价大跌的主要因素,从供应端来看,欧盟对俄罗斯的全面制裁计划还没落地,需求担忧暂时有所缓和;从需求端来看,目前亚洲疫情、全球经济增长可能放缓的预期,也带来了利空压力。供需两端均有利空压力浮现,给价格形成下行压力。
《全球财经连线》:你如何看未来油价走势?受哪些因素影响?
原油价格下跌难成趋势
李彦:实际上,今天市场盘中,亚洲盘整体拉升是比较明显的。因为目前俄乌冲突仍未结束,双方军事行动仍在继续,所以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在俄乌局势没有彻底平息之前,油价随时面临着剧烈波动的风险。同时地缘因素的存在,也给予油价比较坚强的底部支撑。因此,近来原油的大幅下跌很难成为趋势,而是短时性的。
今天盘中我们也看到,市场仍存在一定担忧情绪。另外,欧盟仍在努力推进全面禁止俄油进口的新制裁计划,也给了市场一个动力与支撑。
俄乌冲突是影响后市的主导因素
所以,未来油价的底部支撑仍然比较坚固。油价动向很大程度上要看俄乌局势的进展。如果未来出现了新的和谈、停火协议的信号,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压力;如果双方军事仍处于胶着状态,油价利好因素也就依然存在。因此,俄乌局势会是影响油价的主导因素,需要保持密切关注。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施诗)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