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又正值春节前流动性季节性波动时期,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货币市场平稳运行,平稳度过下周新股申购冻结巨量资金的波动期,央行4日首次祭出普遍下调兼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重磅措施。业内人士认为,货币宽松仍在进行中,未来持续宽松依然可期。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1月以来披露的经济数据显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此次降准是对1月PMI跌破50的反应。2015年1月制造业PMI为49.8%,连续5个月下跌,为2012年10月以来首次跌入收缩区间。从2014年7月以来制造业PMI呈趋势性下降,反映出工业增长动能减弱,预示经济增速可能继续下探。生产指数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持续下降,生产指数降至51.7%的近两年最低值,生产者经营活动预期降至47.4%的历史新低,表明企业生产意愿明显减弱,工业生产增长的微观基础疲态加重。
同时,房地产投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201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5036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5%,增速比1-11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比2013年回落9.3个百分点。尽管房企拿地热情相对提升,但非热销地区的投资提振不易。房地产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间的差值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房地产对经济的拖累作用也将越来越明显。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探在2015年上半年仍将持续。
银行预计,即将公布的1月CPI数据可能回落至近年新低。预计1月食品价格环比小幅回升,非食品价格涨幅持续收窄,生产资料价格整体延续下跌趋势,并且下降的种类增多、降幅加大,PPI同比降幅将进一步扩大至-3.8%。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院报告则认为,央行的宽松周期远远没有走完。一次降息并不足以点燃已经熄火的传统增长引擎。房地产的销售虽然明显好转,但在高库存的压制之下,投资还没见底。制造业的去产能也还有很长的路,唯一的指望是基建,但多重因素掣肘让基建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完全对冲房地产和制造业的下滑。再加上外围油价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带来的输入型通缩压力,维持相对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依然是必要之举。
近期资本流出也呈扩大态势,导致国内资金面进一步收紧。国家外汇管理局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资本项目逆差录得1998年以来最高值。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认为,历史经验表明,在汇率贬值和降准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无论2008年、2012年的全面降准,还是2014年的定向降准之前均伴随着人民币的阶段性贬值。而随着IPO发行的加速和公司债注册制的推出,从资本市场到经济的传导渠道正在打通,从而扫清了货币放松的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