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大力推进的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掀起热潮,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密集发布。5日从发改委获悉,下一步,发改委将抓紧组织实施《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发布PPP方面典型案例,加强案例的指导,推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国家立法进程。业内人士认为,一系列PPP相关政策措施的发布,对PPP模式的落地和经济转型将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PPP的市场空间将逐步打开。
保护社会资本合法权益
发改委5日公布,由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将于6月1日起施行,从保护社会资本合法权益、创新融资服务、强化政府投资支持等方面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
《办法》规定,在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开展特许经营,境内外法人或其他组织均可通过公开竞争,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并获得收益。支持特许经营项目证券融资,鼓励通过设立产业基金等形式入股提供特许经营项目资本金,鼓励特许经营项目采用成立私募基金,引入战略投资者,发行企业债券、项目收益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工具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发改委法规司司长李亢表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企业,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方面建设的招投标都一视同仁,不新增任何针对市场主体的行政审批程序或者审批环节,并且行政区划调整、负责人变更都不能作为特许经营协议补充修改、调整或者废除的理由和依据。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干涉特许经营者合法的经营活动,特许经营者有获得补偿权和优先续约权。
特许经营不是将提供公共服务的义务完全像卸包袱一样放给市场和企业,而是政府和企业捆绑,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办法》不仅做了重要的制度创新,并从四个方面强化合法权益保护,在明确实施条件、强化行政监督、加强社会监督、完善保障机制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办法》试图通过一系列的规定和制度安排,增强政府履约的意识,约束政府公权利,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期撬动社会投资,激发社会创新和创造的活力,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
李亢表示,发改委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立法规划计划的部署,总结经验,梳理问题,推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国家立法进程。
(作者:刘丽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