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投资银行

您所在的位置:
货币宽松潮再起 人民币汇率未雨绸缪
 

  近两周以来,以欧洲央行推出大规模量化宽松为代表,瑞士、印度等多国央行纷纷加入新一轮货币宽松竞赛,并直接引发美元指数进一步高涨和主要非美货币汇率全面急跌。

  分析人士指出,在多个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开启新一轮货币宽松的背景下,以欧元区为代表的资本外溢效应会加剧全球资本流动风险,并可能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一定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需求持续疲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低迷状况短时间内预计难扭转,这对中国相关企业会构成利好。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美联储加息时点逐步临近,美元持续走强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经济体带来资本外流、币值稳定的严峻考验,中国货币政策走向牵动市场神经。整体来看,随着新一轮全球货币宽松潮起,中国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货币政策取向均面临考验。

  宽松浪潮助推坚挺美元

  据不完全统计,欧央行推出总规模超1万亿欧元的QE举措前后两周时间,全球有瑞士、丹麦、加拿大、印度、埃及、土耳其等至少6个国家的央行均进行了幅度不等的降息。近期没有再推大规模宽松计划的日本央行日前也宣布,将贷款计划期限延长1年,并扩大规模。根据市场普遍预计,日本央行下一步可能于今年3月的议息会议上,宣布加大宽松力度。此外,不久前公布的英国央行1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也大大出乎市场预料,原本支持加息的两位委员选择放弃加息主张。这显示出英国央行前期一度趋紧的货币政策,也在趋于中立。

  对于多国央行最新一轮宽松大潮,国泰君安等多家主流研究机构均指出,在全球经济增长仍旧疲软的状况下,通过货币宽松“以时间换空间”仍然是各国政府应对政策的首选。就时点而言,欧央行此次QE也可以理解为各国央行降息的催化剂。除此之外,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大幅减轻各国通胀压力,也是引发各国央行主动宽松的重要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受本轮多国央行货币宽松大潮推动,近期国际外汇市场剧烈波动也十分引人关注。受欧央行推出大规模QE举措、希腊大选结果进一步增添欧元汇率波动风险、多国央行近期不断降息等因素影响,上周以来美元指数持续飙涨,一度连续升破93、94、95三个整数大关。主要非美货币中,欧元、澳元、加元等货币汇率,在过去一周多时间内纷纷遭遇了高达3%以上的急速下挫。

  分析人士指出,在“欧版QE”间接吹响全球多国新一轮货币宽松号角的同时,未来随着美联储加息时点的逐步临近,强势美元与弱势非美货币的跷跷板效应,在较长时间内预计还将持续。

  大宗商品难摆脱低迷

  近期多国央行货币宽松动作频繁不仅放大了外汇市场的动荡,也进一步加剧了原油、铜等多数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整体来看,全球主要商品市场仍旧继续承压。

  以铜为例,元旦以来上海铜期货价格累计跌幅已经超过11%。中信期货分析师朱文君分析表示,在货币市场波动的影响下,铜价是否会大跌还是需要现货基本面的配合,或者其他风险因素的触动,铜价下跌不是只有美元一个因素影响,美元强势更大程度上是压制铜价回升,可能会在相对低位维持一段时间。

  此外,本次欧央行万亿欧元QE规模对国际油价也没有带来市场预期的大幅提振。近几个交易日,国际油价仍然宽幅波动于45美元/桶的低位水平。分析人士指出,虽然从货币市场来看,在全球新一轮货币宽松下,风险类资产一般会受到资金的青睐。但当前全球经济整体仍笼罩在通缩的阴影中,这意味着大宗商品获得的投资回报率会很低,资金不大可能涌入商品市场。

  综合美元走势,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表示,从美元指数和大宗商品的关系来看,两者历史上长期呈现明显的高度负相关性,而出现背离的情况往往都是很短的周期。因此在强势美元的背景下,大宗商品继续小幅下跌或者低位弱势震荡是大概率事件。整体来看,铜和原油可能还有下行空间。新一轮货币宽松潮之下,最终受益的大宗商品可能更多是贵金属。

  此外,光大期货分析师孙永刚也表示,由于全球经济基本面偏弱,大宗商品市场未来整体仍会偏弱运行。而黄金作为货币超发的对冲工具,虽然在通缩的压力下短期价格承压,但对于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将使得黄金产生重要的对冲需求。

  中国如何应对已成焦点

  在近期全球主要非美货币走贬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前期持续保持坚挺的人民币汇率,本周也开始显现出了较明显的冲击效应。周一的人民币汇率市况表现显示,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价大跌超250基点,盘中更一度逼近跌停水平。尽管相较于其他非美货币的大幅下挫,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整体表现已堪称坚挺,但在全球多国央行开启新一轮“放水”而美联储已经酝酿加息的背景下,中国也应未雨绸缪。

  对于此次欧央行大规模量化宽松,主流机构普遍认为,欧央行货币宽松的资本外溢效应,中期内仍会利好中国资本市场。全球新一轮宽松浪潮的开启,将利好资金流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资本市场或将受益。

  不过另一方面,对于后期人民币币值的定位、人民币一旦趋势性走软是否产生资本外流,以及后期中国央行是否保持原有货币宽松步伐,目前相关应对举措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从本轮多国央行的宽松动作来看,欧元大幅贬值将对中国出口形成负面影响。而其他国家货币竞争性贬值导致人民币相对坚挺,也不利于中国对这些国家地区的出口。从这一角度分析,国泰君安、中金公司等机构认为,人民币汇率走强不利于对货币贬值国家地区出口的复苏,并可能和原油价格下跌一起致使输入性通货紧缩压力加大,综合国内增长动能不足的情况,央行进一步实施货币宽松的可能性正在显著增加。

  申银万国等机构也指出,随着欧央行QE的启动,推升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的压力也将加大。因此,结合人民币汇率运行趋势和资本流动等状况,未来如何保持人民币币值整体稳定,货币政策适时宽松,以稳增长的时间换取调结构的空间,将成为未来中国调控政策走向的关注焦点。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基本面趋势性回暖,整体仍会给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带来支撑,但未来较长时间内,有关方面在实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同时,仍需重点稳定市场各方对人民币汇率走向的预期。
人民币汇率应更具“弹性”

  1月下旬以来,受欧央行推出大规模QE举措、多国央行陆续降息等因素影响,全球主要非美货币汇率持续急速走贬,前期表现较为坚挺的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也在近几个交易日出现较大幅度走软。面对美元指数的扶摇直上,以及全球非美货币跌跌不休,一些市场观点对人民币也产生了走贬预期。对此,笔者认为,现阶段人民币币值的整体稳定仍无忧,相关人士不必过度担心;另一方面,从管理层的角度而言,未来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也要更多地体现出富有“弹性”。

  回顾近一周多来国际外汇市场的整体运行状况,全球主要非美货币汇率势如破竹般的节节败退,无疑是市场最为突出的特征。在上周以来美元指数连续升破93、94、95三个整数大关的同时,主要非美货币中,欧元、澳元、加元等货币汇率纷纷急速下挫。具体国际汇市表现显示,欧元、澳元、加元等货币汇率,在过去一周多时间内纷纷遭遇了高达3%以上的急速贬值。英镑、日元等其他主要非美货币汇率,也遭遇了2%左右的显著下跌。如果考虑到这段时期全球主要非美货币的重度走贬,近几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的整体表现已堪称“坚挺”。从基本面的角度而言,现阶段中国进出口的继续改善和高顺差的持续,将有助于人民币汇率整体平稳;而宏观经济的回升动能、央行货币宽松措施的审慎、人民币国际化等因素,也将在事实上稳定市场交易各方的预期。

  另一方面,从汇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等中远期改革目标来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货币的人民币,当前更为重要的一点无疑是加大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回顾2008年美联储在次贷危机爆发时推出多轮QE前后美元指数的表现,以及本次欧央行再度推出超万亿欧元QE宽松政策后欧元汇率的表现,全球主流投资者也并没有把美元、欧元汇率的阶段性下跌,理解为所谓的“汇率崩盘”、“本币巨贬”。长期以来,美元、欧元等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都处于多空博弈之中。其阶段性的走贬,或阶段性的走强,整体仍然围绕其背后合理真实的货币价值正常波动。

  反观人民币,2005年汇改至今,人民币汇率绝大多数时间内均长期处于单边升值通道。去年以来人民币受主要非美货币走软影响而小幅走软,反被部分市场人士理解为所谓的趋势性贬值。这不仅不符合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运行情况,也不符合人民币汇率在全球主要货币中稳健表现的事实。从根本上说,人民币汇率弹性、波动性缺乏,才是出现这种现象背后最重要的原因。在当前中国各领域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的今天,投资者更应当关注的或许是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人民币即期汇率走低

  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走低可能对不少行业和两市上市公司产生较大影响。一方面,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纺织服装、家电商品和玩具百货等企业有望因此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房地产、航空等行业的上市公司或将因为人民币贬值而承压。

  三类企业有望受益

  分行业来看,A股市场以外贸出口为导向尤其是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行业将受益于人民币贬值。其中,纺织服装、玩具百货和家电商品等有望成为受益行业。

  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将刺激纺织服装行业的业绩增长。有业内人士表示,人民币长期升值的趋势往往会吞噬掉企业的部分利润,其中的大部分是在结汇环节损失掉,甚至有些企业还出现了出口回款后转换为人民币却为负利润的情况。倘若人民币贬值趋势能延续,对产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纺织服装行业来说,能带来直接利好。

  公开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每贬值1%,纺织服装行业销售利润率上升2%-6%。以瑞贝卡为例,公司主营发制品的生产和销售,2014年上半年美洲地区营业收入占到公司市场的37%,是公司最大的市场。东方证券相关分析师指出,从长期战略看,未来公司将稳步发展北美市场,人民币贬值将直接导致公司成本的降低。

  而出口美国市场的玩具和家电等行业内企业也有望因为人民币贬值而增加企业汇兑收益。中国家电协会相关人士分析说,此前,人民币一路升值曾导致出口的家电产品在海外性价比降低,由于家电企业在产品销售结汇时大都采用美元结汇,因此人民币贬值可以增加相关收益。

  地产航空或承压

  海外经验表明,新兴市场每一轮本币贬值都伴随着资本流出和股市回调。就行业板块而言,金融和不动产行业可能会因此受到较大影响。

  其中房地产行业可能追随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最强。有分析指出,过去人民币持续升值期间,也是中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时间段。若人民币出现贬值趋势,热钱投资房地产市场的收益将缩小,再加上房地产市场本身的调整,追逐高收益的“热钱”可能由此撤退。

  国际新制度经济学学会会员易宪容也曾指出,人民币贬值不仅可能让早些时候进入国内住房市场的资金逐渐退出,而且也可能让国内房地产企业海外融资成本迅速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对资本密集型的房地产业来说可能会雪上加霜,可能导致住房销售与价格全面下降。房地产开发商更可能以降低价格方式来应对风险。

  除了地产之外,人民币贬值还会对金融和民航等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造成影响。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去年人民币也曾出现过一段长达三个月的持续贬值,但随后人民币持续升值,全年来看相对均衡。“因此,目前短暂贬值是市场行为,人民币的中间价并未发生大的贬值,不必过于看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15-01-28)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