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
30
字
首页
个人业务
个人金融
网络金融
信用卡
贵金属
私人银行
金融市场
理财
基金
外汇
债券
保险
证券
企业业务
网络金融
公司业务
小微金融
机构金融
资产托管
养老金
投资银行
金融市场
关于工行
工行风貌
人才招聘
企业文化
客户服务
视频专区
债券
债券首页
债券产品
债券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
债券
>
信息披露
>
交易提示
利率市场化加大发债成本 央行或向农发行发放抵押性再贷款
2015年07月31日 07:24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资金计划部总经理刘定华30日在银监会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了应对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正在寻求央行货币政策的支持。刘定华透露,央行在考虑向农发行发放抵押性再贷款。
作为一家政策性银行,农发行不吸收居民储蓄存款,主要资金来源于发行金融债券、部分企事业单位存款和央行再贷款。但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今年的农发行已经探索出了政策性银行融资新模式,形成了市场化发债为主、存款组织为辅的多元化筹资模式,目前资金自筹率已达90%左右,成为市场第三大发债主体。
“利率市场化之后,农发行确实是受到冲击最大的一家银行。”刘定华坦言,一是量的问题。随着资金需求量的显著增加,到目前为止,农发行的年发债量已经达到了8000亿元,每年增幅在40%左右。而现在市场上债券的发行主体在显著增加,今年银行间市场的发债量已经达到1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了4万多亿元。“所以政策性银行能不能在市场上筹集到这么大的资金量,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
二是价格的问题。利率市场化之后,农发行的发债成本显著增加。此外,在央行今年三次下调贷款利率的情况下,对于农发行这样一个主要依靠贷款收入的银行来说,影响很大。这三次降息让农发行的贷款利息收入减少了190亿元。
三是农发行承担的职能任务在加重,特别是在扶贫搬迁、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中,中长期贷款显著增加。过去农发行以发短债为主,而随着中长期贷款的增加需要发长债,据介绍,10年期以上的长债比5年期长债的利率高80个BP,无疑增加了成本。
对此,刘定华表示,农发行走市场化筹资的道路不会动摇,农发行现在的大方向就是依靠市场来配置资源。
刘定华介绍,农发行还将利用好两个市场,既主要依托于国内市场来筹集资金,同时也在国际市场上面发行债券。据刘定华介绍,农发行已经在国际债券市场上发行了四期人民币债券,去年境内外的人民币利率债利差在200个BP左右,这相对稀释了一部分发债成本。
此外,农发行还将争取贷款的财政支持,刘定华表示,每年争取到的30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财政支农资金也能给农发行提供一部分资金支持。
最后,刘定华强调,农发行始终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不管是政策性还是自营性业务,都是面向三农和投向三农领域。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世华财讯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