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鑫元基金公告称,公司原常务副总经理张乐赛出任公司总经理一职。查看张乐赛的简历,曾任职债券交易员于南京银行,后任职于诺安基金,历任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监,同时兼任基金经理。2014年12月加入鑫元基金任常务副总经理。至此,张乐赛成为业内首位固收投资出身的基金公司总经理。
此前专攻于固收投资,如今执掌鑫元基金,张乐赛在专攻之余更需兼容并蓄。打造核心投研队伍、固收权益谋定而动、准事业部制打造鑫元品牌,张乐赛已经为3周岁的鑫元基金做好了未来三年的规划。鑫者聚财为鑫,元者大道为元,张乐赛表示,鑫元基金将顺应行业发展潮流,择善者而从之,努力打造基金业百年老店。
张乐赛
张乐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硕士,超过十五年从业经验。曾任职于南京银行,从事债券交易工作。历任诺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监,兼任诺安基金债券型、保本型、货币型基金的基金经理。现任鑫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鑫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专攻于固收
张乐赛的投资经历,是从专攻固收开始的。他自2001年7月至2004年11月任职于南京银行,担任资金营运中心债券交易员;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任职于诺安基金,历任基金经理助理、固定收益部总监,同时兼任基金经理;2014年12月,加入鑫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常务副总经理。
张乐赛在回忆自己的从业生涯时,看到的是固收投资在基金业中“地位”的变化。“我2004年进入基金行业,之前在南京银行,接触的都是债券市场。当时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在2000年以后有了大发展,而南京银行一直都表现优异,其成绩和理念一直是行业内比较领先的,也为银行、券商、保险和基金公司输送了很多人才”,张乐赛介绍称。
“进入基金行业时,刚开始大家基本上是把基金和股票划等号。大家对基金公司的理解就是股票做得怎么样,很少把固定收益业务作为基金行业的重点之一。实际上在国外市场,固收投资非常重要,然而国内却一直是权益类投资占绝大多数,直到2008年股灾之前。2008年之后形势逆转,我当时所在的诺安基金也开始大力发展固定收益类产品。”张乐赛回忆道,“现在市场上固收和权益规模大概可以做到对半开,未来固定收益行业还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未来养老金入市,其取向也将是固定收益类产品,因为养老金等都是风险厌恶型投资者,未来固收投资体量一定会超过权益投资体量。”
鑫元基金专注于固收投资的细分定位,为公司在基金业中闯出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大而全和小而精的发展模式上,鑫元基金明确地选择了小而精,充分发掘股东南京银行的优势资源,专攻固收投资。事实证明,我们的战略符合了基金业的发展趋势。”说到此处,张乐赛颇为自豪,“一方面,我们股东的支持很明确,管理层的支持也很明确,南京银行固定收益的优势很明显,我们要借助这个优势,先让自己站住脚,生存下来。所以,我们现在发展的大多数都是固定收益产品。实际上,在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公司就实现了盈利,2015年交出了不错的盈利答卷,预计2016年利润增幅还会提高。鑫元基金选择先做好细分市场,先生存下来,这个路子是对的,事实上,鑫元基金也走出来了。”
三年的发展之路,鑫元基金已经在固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专户规模与公募业务齐头并进。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鑫元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已超500亿元,其中公募规模超130亿元,专户规模超375亿元,成为“80”后基金公司中的佼佼者。
兼容并蓄之道
鑫元基金时至今日已经3周岁。而对于未来的发展,张乐赛认为,鑫元基金将紧抓固收重点,并且兼容并蓄,以图发展。
张乐赛认为,在鑫元基金的下一个三年规划中,固收产品仍将是主力军。“后面一个三年的规划,我想固定收益市场的机会肯定是有的。当然,债券牛市走了两年多时间,是不是还能继续往下走存在疑问,现在赚钱效应在下降,赚钱难度正在增加。未来鑫元基金的发展,一方面还是以固定收益为主,另一方面则要做"固定收益+",可以固收+权益类、期货类、衍生品类等等,这样做是力争给固定收益增加收益。”
对于固收领域的投资机会,张乐赛认为,不断变化发展的固收市场正涌现各类投资机会。例如,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在暴露的同时也正出现独特的投资机会。在张乐赛看来,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特别是从去年开始的打破刚性兑付的趋势,对市场的长期发展来说是好事,“如果要是一直刚兑,买不同级别的债券没有区别,这样市场是发展不起来的。”
市场风险暴露之后,乱则乱矣,但也就会有新的市场得以开辟。“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暴露之后也可能形成垃圾债市场,这将为我们开辟了新天地。垃圾债卖得很便宜,基本都是白菜价,但如果经过细心研究之后,可以低成本买入,且容易获得正向收益。对于这样一个新市场,鑫元基金将保持关注与研究,现在有些私募机构已经开始尝试垃圾债投资。但当前垃圾债数量较少,价格还没有跌至合适的位置,市场投资者的接受程度也还没有达到促使其快速发展的位置,未来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我们会考虑在专户产品上先试先行。”张乐赛说。
[[换页符]]
另外,鑫元基金目前已经成立了权益投研小组,强调力争绝对收益的保本策略,其目的是通过保本策略的思路,力争给固定收益做正向加强。张乐赛指出,鑫元基金的权益类投资操作将是比较灵活的,不追求相对排名。
“和普通股票基金追求相对排名的要求不同,我们要求的是每年稳定持续的回报,力争正收益。每年可以通过对仓位的变化来实现这一部分"增量",如果股票投资能够给基金的净值提供两三个点的收益,就能实现对固定收益的正向加强。”张乐赛认为。
事实上,随着固收市场环境的变化,很多机构客户开始接受鑫元基金的这个理念。“如果死抱着固收的话,组合的收益率很难提高。鑫元现在在权益投资上做一些尝试,未来甚至会涉及到期货产品等,但我们会控制产品收益的波动率。鑫元基金现在的客户主要是机构客户,机构往往不希望产品的波动率很高,我们将充分尊重机构客户的需求,不断加强投研实力,以业绩带动规模扩大。”
运筹而决胜
虽是固收“老兵”,并将持续引领鑫元基金在固收细分市场乘风破浪,但是执掌鑫元基金后,张乐赛需要更多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公司的发展谋篇布局。
自一线基层而来,张乐赛对基金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问题格外关注,提出的解决之道也是切中要害。“一个基金公司就像一台机器一样,一旦有零部件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台机器的运行。鑫元基金现在有十个部门,部门间的配合,前、中、后台的配合,以及市场部门与投研部门的配合等等,都很关键。”
对于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带来的问题,张乐赛深有体会。“很多基金公司市场部门与投研部门的关系非常微妙。我自己是做投研出身的,也曾遇到过与市场部门的配合问题,但是后来我发现一定要将投研与市场的利益绑定在一起。例如有的基金经理在管理10亿元和100亿元资金之间,倾向于选择管理10亿元资金,因为小体量资金更容易做好业绩。但是市场部门是希望能卖出100亿元规模的,市场部门的关注重点更偏向于产品规模。”张乐赛指出。
“鑫元基金现在要想办法把市场和投研考核绑定在一起,如通过对基金经理增加产品规模的考核,并对市场部门增加投资超额业绩分成的考核指标。这样,基金规模做得越大,基金经理也越能获得相应的收益,那么他就愿意与市场部一起开拓市场。对市场部来说,如果基金经理业绩差了对自己也有影响,就会考虑发行时点等因素,从而以更利于基金产品净值的方式来做销售。鑫元基金提倡在碰到问题时,能首先换位思考,部门与部门之间要有配合,协同作战,单兵突进即使做得再好,其意义也不大。我们在考核制度上、方式和方法上都在做改变。”张乐赛说。
“准事业部制”是鑫元基金制度创新、盘活资源的核心。在张乐赛看来,近年来风风火火的纯事业部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在纯粹的事业部制下,基金公司各部门之间内部竞争太过激烈,反而会增加一定的内部消耗。而且在这种制度下,公司更像一个平台,相关部门或许就会提高对风险的容忍度,这也无形之中提高了公司的运营风险。而在“准事业部制”下,基金公司会将考核激励的力度加强,会将各部门的利益绑定在一起,让整个公司的实力呈现出来。“大家都是以鑫元基金为品牌做事情,并且让大家做的事都有相应的考核和激励,让员工的辛苦努力都有相应的回报。此外,根据每年的情况修订考核体系,综合考察增量和存量。为了让考核更到位,我们可以在激励上有所倾斜。在准事业部制下,我们还是要以公司为平台,强调部门协作,不会单单以某个人或者某个团队来进行考核激励。”张乐赛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