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基于上述认识,建信基金在FOF团队的构建与投资策略两方面不断打磨。
梁珉介绍,建信基金的FOF业务是以资深量化团队为班底,这么做的原因在于:首先,海量基金产品背后蕴藏的是海量的数据,量化技术恰能高效地分析、处理这些数据,并通过大数据挖掘等先进手段去寻找到最客观、合理的基金甄选标准。
其次,FOF的核心是资产配置,而资产配置本身就是一道数学题。每个投资者都希望在承担风险的同时,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而通过量化优化模型,可计算出最优的资产配置方案,为投资者获取最优收益奠定基础。
最后,量化投资更加强调纪律性。严格的投资纪律有利于实现长期的资产配置目标,而客观的标准更能减少由情感因素所导致的不必要损失。
在量化投资团队的基础之上,建信基金还引进了海归FOF经理--王锐,实现“强强联手”。在2015年加盟建信基金之前,王锐曾在美国CLS Investment 担任了5年的高级分析师和投资经理。在此期间,他管理总市值数亿美元的公募FOF基金并取得较为优秀的投资管理业绩。
目前,国内具有丰富的全球配置与FOF管理经验的投资经理较为稀缺,旗下拥有如此一员“大将”,这让梁珉颇为自豪。事实上,管理FOF与管理传统公募基金可谓天壤之别。美国经验表明,管理FOF更侧重于多元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例如第一家发行FOF的基金公司美国先锋集团(Vanguard),其FOF都是以多元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为核心产品要素。梁珉说:“我们引进优秀人才,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优化团队成员,就是要避免一件事--用做股票组合的惯性思维去做基金组合。”
谈到建信基金未来推出的公募FOF具体投资策略,梁珉充满自信,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策略方面我们胸有成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梁珉介绍,建信基金FOF产品的核心策略就是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实现多元资产配置下的最优收益。要实现这一策略目标,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一是合理的资产配置。从长期来看,相比传统的择时,通过分散化的资产配置能更有效控制产品风险。建信基金将利用自主研发的优化配置模型,对十类不同风险类别的资产进行战略性配置,这一配置方案将决定产品的基本风险收益属性。
二是基金筛选。基金筛选的本质其实是对基金经理的选择。而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投资能力等重要信息都会隐含在基金产品的历史数据之中。过去的一年多,建信基金已经完成基金经理数据库的建立,通过量化、客观的筛选体系,去寻找具备长期稳定超额收益能力的基金经理。
三是持续优化。市场的阶段性波动会影响各类资产的强弱关系。在战略资产配置之上,定期的战术调整也必不可少。建信基金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动量模型和风格轮动模型,通过这些模型对组合中各类资产的强弱关系进行判断,并定期对配置比例进行适度调整与再平衡。
正如梁珉所说“再好的矛也需要经过盾的检验,才能真正证明它的锋利”,上述策略体系将通过实战的磨合与优化,迎接公募FOF“大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