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基金

您所在的位置:
董申:“大史观”下的全球投资
 

  如果有一份海外华人投资经理的“琅琊榜”,董申的排名一定相当靠前。

  他曾是高盛资管麾下的全球跨资产投资组的核心基金经理之一,参与管理200亿美元全球投资的主动管理部分,业绩贡献在组内排名前列。他擅长多空结合的全球跨资产类别投资,并且笃信“不知史不足以知未来”。

  而今的董申就职于华宝兴业基金,从华尔街回到了陆家嘴,筹谋新的事业起点。

  大格局与个券选择

  历史学中有一个研究派别是“大历史”,强调“把握宏观,研究微观,注重历史的内在规律、长期趋势及其在今天的表现形式。”董申的投资框架与之颇为类似,通过研究几十年乃至数百年的全球经济、金融发展历程及代表性案例,形成对今天全球宏观格局的判断;通过对产业周期、公司兴衰变化的观察,精准把握板块与个股的投资机会。这也堪称全球投资领域的“大史观”。

  董申认为,大的市场机会往往因为大的政治格局变动而触发,政治领先于经济和金融市场,这是资产价格变化的一种模式。2012年底,“安倍经济学”甫一推出,董申就提出了做多日股、做空日元的交易策略。其后一年,日本股市创下了1972年以来的最好表现,日元则大幅贬值。2014年,印度股市因为莫迪新政大幅上涨,他也把握住了机会。2015年的A股牛市,动因除了货币政策之外还有改革预期,他所管理的A股组合回报超过60%,最大回撤不到20%。上述业绩都是这个策略的实证。

  同时,董申也非常看重个券乃至个股投资。一方面,部分行业本身呈现寡头格局,少数几个龙头公司分享了行业成长的绝大部分红利,因此只有投资相关个股才能最有效地抓住机会:另一方面,大部分公司除了行业周期外,都有自身经营管理的特异周期。市场对这些公司的态度、情绪也会随周期有较大的起伏。这些都可能创造出丰富的投资机会。因此,他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研究行业与公司的发展变化规律,尤其是针对美国与中国市场的个股,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投资方法,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的个股投资案例。

  最大特点是“求知欲强”

  董申投资风格的形成,和他的个性以及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董申出生于书香门第,曾祖董执宜编纂了著名的《闽都别记》;外公董家遵是中山大学八大历史名家之一。董申自己则是广东省的高考理科状元。他也热爱运动,在北大时是校网球队成员之一。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获得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的计算机博士学位,期间成为美国历史悠久的学术荣誉社团中的一员。个人知识体系中对于文理及古今的融会贯通,对于他的投资逻辑和框架形成有很大作用。

  博士毕业后,董申先是进入了金融衍生品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各类衍生品定价模型。几年后,随着对金融行业更加熟悉,他选择了注重研究、思考的投资领域进一步发展。其时,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全球最强的债券基金PIMCO工作:一个是进入高盛资产管理部。最终董申选择了高盛,因为后者的小组提供了难得的全球跨资产投资机会。

  格物致知,探究规律一直是董申的热情所在。中学时期对数理化感兴趣,因为那是探究自然界的规律;出国后董申的兴趣则拓展到经济、历史和国际关系上,因为那是钻研“人与人组成的社会的规律”。而当他今天在投资领域打拼,之前跟随“求知”的初心而积累的所有知识与能力,都为他独到见解的形成打下基础。

  “海外投资元年”来临

  经过多年历练,董申于2016年回到祖国,开始在新的平台--华宝兴业基金里施展才华。从华尔街到陆家嘴,董申看到的是中国海外投资需求真正启动的大趋势和大机遇。

  谈及对当下全球市场的看法,董申认为,当前全球资产价格总体上处于较高位置,而包括欧洲在内的一些风险因素依然存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边际上也在适度收缩,因此投资组合应该更加偏重防守,必须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灵活应对。在各类资产中,他相对看好的是信用债(不仅限于公司债)。在全球利率相对处于低位、经济复苏缓慢的环境下,部分信用资产可能获得比股票、利率债或商品更好的风险收益比。

  关于股票,董申认为美国股市历经多年上涨后,总体估值已经不低。目前,投资机会一方面可以从前期因为低利率环境等因素受到打压、目前情况慢慢好转的金融板块中寻找;除此之外,也可以考虑在一些投资者前期不太看好的细分行业个股中寻找机会,比如信息安全、服装鞋业、消费与汽车电子、生物医药、游艇制造等。同时,董申也提醒,个别中概股值得关注。而短期他不看好的是美股中估值达到历史高位的低增长、稳健分红类公司。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新华网
基金分红排行 时间范围:
基金名称 分红次数 分红金额(元/1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