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已经进入正式出台前的倒计时,有望在近期推出。新一轮国企改革将以功能界定分类改革为基本前提,随之展开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员工持股计划也将各有侧重。
目前,一些地方和企业也正在按照方案表示的内容进行试点和探索。一旦方案正式推出,国企改革也将正式步入快速推进阶段。
由于国企改革涉及的范围很广,需要调整的利益关系也很多,如何制定具体可适用的改革方案,需要因地制宜。
国企改革需要突破的一道难题,就是要助推实体经济发展,让其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再次在国企改革中得以发挥。如果国有企业能够在改革中顺利地走出困境,成为实体经济的排头兵,那么实体经济也就能够真正进入到健康有序的轨道。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传统的体制机制已经很难适应市场化的要求,必须通过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把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市场化因子吸引到国有企业中来,使多个优势共同发力。一旦这样的格局形成,国有企业的传统优势就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所以,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分类,那些完全可以依靠市场竞争来发展的行业,应当更多地放给其他所有制企业,国有资本则应当在这些行业和企业中扮演“种子”的作用,引导其他企业共同发展。依据“该进的进、该退的退和该转的转”的原则,减少国有资本的持股比例,降低国有资本的持股份额,形成真正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混合所有制结构。
除此之外,政府如何改善对国有企业的管理,理顺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也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眼下,许多社会资本仍然在等待观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政府到底如何对待社会资本,如何给国有企业放权。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按照新加坡淡马锡的模式,给企业董事会更大的自主权。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适应市场。而只有让企业适应了市场,发展的空间才会越来越大。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下一步激活实体经济将成为“稳增长”的关键所在,而作为实体经济的排头兵,无论从产业安全还是经济发展来看,国有企业在其中都承担着最为重要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