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基金

您所在的位置:
陈缨:在价值建设的大道上飞奔
 

  陈缨,重阳投资合伙人、副董事长,复旦大学、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工商管理双硕士,有23年公司运营及财务管理经验。1993年加入宝钢,历任宝钢股份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宝钢集团副总经理等职务。2016年加入重阳投资。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大楼51层,重阳投资办公室。窗内,整洁明亮,淡雅适宜;窗外,云层翻卷,变幻不定。短发、瘦削的陈缨,此刻正坐在靠窗的沙发上,面对沉稳温和,娓娓道来。

  2016年3月,她加盟重阳,从一名正局级的央企高管,转身成为百亿规模的私募基金合伙人兼副董事长,跨度之大业内罕见。“资产管理行业是唯一一个能综合你过去所有的能力和知识、并且可以一直干到老的行业。”陈缨这样解释重新择业的原因。“这个职业跨越了公司、行业及专业的边界,对从业者的专业能力、知识面、判断力乃至心性的管理要求极高。以跑步作个比喻,短跑拼的是速度,马拉松拼的是耐力,400米要求速度与耐力兼备。做投资就好比用跑400米的状态跑马拉松,需要永远处于竞技状态,兢兢业业,战战兢兢,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如今担任研究工作负责人的她,还保持着高频的调研。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曾说,投资需要的素质很多,最重要的是智慧和理性。陈缨将这句话奉为圭臬。她认为,持续的理性来自于三个方面:扎实的研究、诚实的态度以及永远保持谦虚。

  过去13年的董秘经验、20多年的上市公司管理经验早已融入她的血液,赋予了她独特的研究视角,也催生出她的研究哲学。她认为,一个合格的上市公司管理层应该对三年之后的自我和竞争对手有成熟的思考;一个聪明的投资人应当从推动公司发展的角度参与公司调研;一个成熟的市场,应该有更多的价值投资者,给予好的公司治理以溢价。

  再次择业,并没有改变陈缨作为价值建设者的本色,在做企业管理时,她的工作是在提升公司价值。现在的她,依旧在价值建设的大道上飞奔。

  永远保持外行人的心态

  加盟重阳之前,陈缨在宝钢集团工作了23年,历任宝钢股份财务总监、董秘和宝钢集团副总经理。加盟重阳之后,她负责研究工作。在外人眼中,过去的经验或许会赋予她一份“神通”,譬如只靠财务三张表就能洞悉公司一切秘密,或者一眼就看穿上市公司高管和董秘的内心。

  然而陈缨认为,做投资比经营公司更难,难在保持理性。本杰明·格雷厄姆有句名言--“投资必须保持理性”,但是当你面对市场、身处博弈之中,要保持理性并不是那么简单。

  陈缨认为,要保持理性,第一要谦虚。

  做了多年公司战略,她感到,一家公司永远是动态的,时刻都在变化--既有主动求变,也有因为竞争对手、客户和行业的变化而导致的被动变化。“即便你了解昨天的公司,明天他就可能不一样。所以,不能因为研究了一个公司几年,就认为自己对这家公司已经了如指掌,而必须时时刻刻保持跟踪。永远保持谦虚,永远把自己当作外行,向真正内行的人学习和请教,才能更接近事实真相,也更有助于保持理性。真正内行的人是帮助投资人保持理性的源泉。

  要保持理性,第二是要诚实。投研人士的预判总有一套逻辑,这套逻辑需要通过财务指标、与管理层交流及时验证。验证之后的结论可能与前期设定的不一样,因此过程中要及时修正,不能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做投资应该对自己诚实,对自己诚实就是对投资人诚实。”陈缨说,“事实永远比面子重要。”

  除了谦虚和诚实两种心性,扎实的研究基础也必不可少。出色的投资背后一定是扎实的研究工作。要比别人看得深,看得早,看得透,靠的是扎扎实实的研究功课。投资决策建立在扎实的研究分析基础上,只有越接近事实的真相,投资才越有底气。心里有底,才不会盲从,不会盲动。

  陈缨的这一套理念,和重阳投资已经成型的投研框架不谋而合。重阳投资合伙人、首席策略师兼基金经理陈心曾介绍,重阳投研有一套“三部曲”:严谨清晰的逻辑、全面深入的实证和及时有效的跟踪。

  聪明投资人应建设性地调研

  在多年财务总监和董秘的工作中,陈缨曾无数次地代表上市公司与投资人沟通,如今她则是作为投资人与上市公司沟通。角色的转换,令她深刻感觉到,投资人与上市公司视角有不一致的地方:一家上市公司,绝大部分管理者更潜心于自己的局部工作,所以通常更关注公司的局部问题,比如一个产品、一段流程或是一小段时间里的发展。但是投资人不管其资金规模大小,看公司都是从全局和前瞻的角度考虑。

  在她看来,聪明的投资人,如果能借机去推动管理者思考,就能受到公司欢迎。

  回忆在宝钢的工作生涯,她觉得自己对宝钢的很多理解和学习,是在担任宝钢股份董秘的10年时间里,通过和投资人的沟通得来。“在我单纯做财务总监的时间里,对公司战略和竞争对手的思考,都不如做董秘时那么深刻,是投资人的提问推动我更加关注和思考这些问题。”她说。董秘一职极大地拓宽了她观察企业的视角,“除了财务指标之外,投资人选公司还要看公司战略、管理团队、公司治理、竞争对手及上下游的情况等等。”在董秘任上,她多次组织实施资本运作,实现了公司借助资本市场做优做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2008年,陈缨晋升为宝钢股份副总经理,2013年任宝钢集团副总经理。

  她认为,调研不是一个上市公司输出、投资人输入的单向过程,而是换位思考、相互促进、实现共赢的过程。“投资人通过与公司高层沟通,可以弥补他在外部看不到的信息。一个市场化的管理者,也应该通过和投资人沟通来了解市场的想法,因为他们的想法代表了资本追寻的方向。”

  如今,重阳对上市公司的调研,正是走这种建设性的调研路线。每一次调研,都做了大量的功课,调研中基本问题已被过滤掉,更多的是业务探讨,不仅获得多家上市公司发自内心的感激,也给重阳换来了下一次调研的门票。

  每一次调研前,陈缨会列出一份提问纲要。“虽然调研需要带着外行人的心态,但是不能一无所知地去提问。”她说。

  虽然做过多年的财务总监,可以老练地在财务数字中嗅出公司的风险,但三张表之外,陈缨也注重对管理团队的考察,主要是三个方面:管理团队背后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值得信赖、管理团队是否有抱负、对战略方针的把握是否经过深思熟虑。

  陈缨有一道“必考题”--询问三年后公司的情况以及公司所处竞争格局的变化,因为一个合格的管理层,应该有前瞻性的思考,并且了解对手。这道题不仅能够考察一个公司,而且能够帮助佐证投资人对其他同类标的的判断。提问要落点在业务细节上,避免陷入到天花乱坠的吹嘘。

  成熟市场应对好的公司治理有溢价

  在陈缨办公室宽大的书架上,摆放的书籍仍然大多与企业管理有关,其中包括伯勒和希利亚尔合著的《门口的野蛮人》。她笑着解释,重阳邀请她来并不是计划要做“野蛮人”,重阳将坚持发挥植根于资产管理行业的优势,做一名财务投资人。

  不过,毫无疑问的是,她资深的管理经验,将让重阳的价值投资尤其是作为股东对公司治理的考察和建议上如虎添翼。

  近年来,公司治理已经成为A股市场的高频词。陈缨认为,A股上市公司治理已有很大进步。从管理架构的设计、管理层分工授权、管理章程的制定,到重大事项的识别程序、信息披露等规定动作方面,已经能够做到“形似”。 [[换页符]]

  但“神似”上还有所欠缺。所谓“神似”,是指管理层的“受控”--如同一个好的质量管理体系,无论管理层如何变动,公司都不会受影响。

  要做到“神似”,需要多方努力。她说,除了管理者的自律,还需要大股东的管理意识、管理层的到位监督,以及投资者给予正确的估值。一个成熟的市场,对好的公司治理有溢价,会从市场化的角度,促进公司治理。

  这或许也是陈缨尊崇价值投资、加盟重阳的原因之一。因为是否关注上市公司治理,是价值投资与短线投资的区别。“如果投资以三个月为周期,根本不用考察公司治理状况,但是像我们这样的投资人,如果要判断公司三年后的情况,就一定要把公司治理状况考察清楚。

  她介绍,重阳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治理情况时,主要看管理层、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各个角色的分工授权、相互制约情况。例如管理层的授权是否充分,同时管理层的权力是否受制约,董事会发挥的作用是否在其规定动作范围之内,以及独立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会的作用是否到位。

  不过,她也表示,从整体来看,在机构行为散户化的今天,A股市场还不够成熟,这就需要执法的力量。2016年,证监会在公司违规治理上加大了执法力度,其中包括对首只因虚假陈述而强制退市的欣泰电气的执法,对多起内幕交易、做庄等伪市值管理的执法等等,并频频公布稽查执法案例细节。陈缨认为,案例的公布,比法规条文更生动、更有威慑作用。

  “新的监管层强调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这说明我们的监管思路已经‘上路’了”。她说,“监管必须走上法制化的道路,除了立法,执法也要严格,而国际化的前提,就是法制化和市场化得到认可。同时,国际化也能够提升法制化和市场化的水平,三者相辅相成。未来对违规治理的执法力度必然还会加大。”

  加盟重阳之前,陈缨在宝钢集团工作了23年,历任宝钢股份财务总监、董秘和宝钢集团副总经理。加盟重阳之后,她负责研究工作。在外人眼中,过去的经验或许会赋予她一份“神通”,譬如只靠财务三张表就能洞悉公司一切秘密,或者一眼就看穿上市公司高管和董秘的内心。

  然而陈缨认为,做投资比经营公司更难,难在保持理性。本杰明·格雷厄姆有句名言--“投资必须保持理性”,但是当你面对市场、身处博弈之中,要保持理性并不是那么简单。

  陈缨认为,要保持理性,第一要谦虚。

  做了多年公司战略,她感到,一家公司永远是动态的,时刻都在变化--既有主动求变,也有因为竞争对手、客户和行业的变化而导致的被动变化。“即便你了解昨天的公司,明天他就可能不一样。所以,不能因为研究了一个公司几年,就认为自己对这家公司已经了如指掌,而必须时时刻刻保持跟踪。永远保持谦虚,永远把自己当作外行,向真正内行的人学习和请教,才能更接近事实真相,也更有助于保持理性。真正内行的人是帮助投资人保持理性的源泉。

  要保持理性,第二是要诚实。投研人士的预判总有一套逻辑,这套逻辑需要通过财务指标、与管理层交流及时验证。验证之后的结论可能与前期设定的不一样,因此过程中要及时修正,不能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做投资应该对自己诚实,对自己诚实就是对投资人诚实。”陈缨说,“事实永远比面子重要。”

  除了谦虚和诚实两种心性,扎实的研究基础也必不可少。出色的投资背后一定是扎实的研究工作。要比别人看得深,看得早,看得透,靠的是扎扎实实的研究功课。投资决策建立在扎实的研究分析基础上,只有越接近事实的真相,投资才越有底气。心里有底,才不会盲从,不会盲动。

  陈缨的这一套理念,和重阳投资已经成型的投研框架不谋而合。重阳投资合伙人、首席策略师兼基金经理陈心曾介绍,重阳投研有一套“三部曲”:严谨清晰的逻辑、全面深入的实证和及时有效的跟踪。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中国证券报
基金分红排行 时间范围:
基金名称 分红次数 分红金额(元/1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