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黎新平,大成基金数量与指数投资部总监。北京大学金融及计算机本科,数理金融硕士,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在量化投资、衍生品定价、公司金融及宏观经济方面有丰富熟练的研究经验,曾于2006年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从事新兴国家贷款计划及隐含期权的定价研究。
2008年-2015年期间在美国大型对冲基金Aristeia Capital任资深策略分析师和投资经理,负责公司的核心量化投资策略和衍生品交易,同时为公司建立起量化风险管理及对冲系统。该对冲基金曾在2012年-2013年期间被评为全球百家表现最佳的大型对冲基金,2014年被权威杂志《机构投资者》评为2013年度相对价值投资策略最佳对冲基金。
8月将尽,A股和债市的日子依旧不太好过。在宏观经济低迷、资产荒背景下,大家似乎都找不到比较好的投资标的,这让本就情绪不佳的市场再次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市场不确定性在上升,解决的方式是我们要根据市场的环境变化做调整。”大成基金数量与指数投资部总监黎新平在接受专访时指出,从量化的角度上来说,相对于主动投资,信息的分析量会更广泛,更充分一些,捕捉市场机会也会更有效一些。
黎新平的语速轻快,思维清晰。在长达两个小时的采访中,他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他所倡导的风险管理意识与量化配置策略紧密相连理念。用他的话说,就是“风险管理和创造收益并不是独立的,风险管理与对冲本身就创造超额收益。”
“风控”基因贯穿投资始终
黎新平拥有高级且完善的学术背景,并致力于金融计量、数理金融衍生品定价方面的研究,曾在国外从事衍生品定价等资产定价专业事务。据他所述,所有工作都基于用数理的方式进行研究,包括公司的财务结构以及数据是如何影响资产价格变动等。可以说,校园里的黎新平就已是量化投资界的行家。
早期的工作环境与经验成了他投资习惯养成的契机。黎新平介绍,自己工作的第一年就赶上了2008版本的金融危机,当时身在华尔街的他几乎每天都在目睹各种金融机构裁员、账面亏损甚至倒闭的惨状,这让他从一开始就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刻骨铭心。
“对我来说,通过这次的经历,让我在后来的市场恢复中对风险的认识非常深刻。”黎新平说,在其所有投资的操作中,投资策略设计阶段便会将风险管理融入量化策略的开发以及模型设计里去。“在所有的投资操作中,包括做资产配置之时,我们更多会运用一种风险预算的方式。其实就是用接近风险评价的方式进行资产配置,包括不同策略配置,也包括在风险对冲上可能更多使用衍生品,对风险进行分割和管理。”他介绍。
了解过黎新平所管理的基金和其他投资项目,风险管理、风险的分割、风险的组合以及风险的对冲这些基因始终体现在他的投资策略当中。以即将管理的大成动态量化配置混合基金为例,他就将以对目前不确定性不断上升的市场环境作为依据,将严格的量化模型进行风险分割和风险管理,追求稳定收益。他表示:“这可能是我在美国整个的投资生涯里面得到的经验和养成的习惯。”
当然,黎新平也坦言,并不是每一个海外的成熟策略都能“西学中用”。2015年,初回国内的他即感受到,国内的操作局限对他提出了重新适应国内投资环境的要求。“特别是对股指期货的限制,给刚开始投资的策略设计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他说,国外通过衍生品进行管理的方式,或通过衍生品制定量化投资策略的方式,在国内无法使用。“我时常根据国内的特征重新做数据的测试,向客户了解国内投资者的需求,根据投资者的需求调整自己的量化策略,根据特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过程。”黎新平说。
资本江湖中永远不缺黑马,但只有在动荡的市场行情中才能检验黑马的真正成色。目前,黎新平掌舵的大成基金数量与指数投资部管理着11个指数基金和多个专顾业务。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9日,今年上半年的大成中证360互联网+大数据100指数基金,自2月成立以来至今的收益率已达22.90%;大成核心双动力基金在今年372只同类基金偏股混合基金中,排名位列70名,居前1/5,成立以来收益率达47.6%,同期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3.5%。
黎新平表示,未来将通过量化的方式在指数基金的基础上做增强,同时也会发展主动管理量化的专顾。在他看来,发展绝对收益或者是量化对冲型产品是他们的优势。而在看来,他和他的团队正是将风险分割做到了极致,才使得策略的操作多样且稳健,投资成绩活泼且靓丽。
操作上主打动态量化调整
黎新平认为目前市场上整体投资标的的机会仍较少,他和团队均认为,通过量化选股的方式,或通过多种策略的组合来寻找更符合当前市场环境的选股标的更有机会。“从量化的角度上来说,相对于主动投资,信息的分析量会更大一些,更广泛一些,也会更充分一些。”
大成动态量化配置策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就是一只典型的量化基金,即将于本月22日至9月14日发行。作为主帅,黎新平给它的定位是“三重量化技术综合在统一的量化模型中进行投资操作的产品”,其量化主要表现在量化选股的层面上,配置反映的是量化配置的技术。
“新产品有一个突出的亮点,即通过动态的量化选股和动态的量化配置,把这两个最重要的核心内容综合在统一的模型里,除量化选股内容之外,还实现大类资产配置。”黎新平介绍。
一般来说,在动态的量化选股和动态的量化配置方面,多数产品未能两者兼顾,黎新平却用动态的方式通过将量化择时的模型与选股融合在一起,并在大成动态量化配置策略上发力。“我相信配置创造价值,把好的进攻性的资产和好的防御性资产组合在一起,在经济增长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选择一些进攻性比较强的权益类资产;在市场风险增大之时,对整个资产配置进行调整,加大债券类资产配置。这一模型的配置比例也是根据市场环境和宏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定,看每一大类资产在宏观环境下表现的情况进行配置比例调整,整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换页符]]
在择时周期方面,黎新平表示,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周期而将更加注重仓位的调整。他说:“不定期的调整基本上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每天都会计算一个最优的配资比例,在最优配资比例和当前现实的比例发生偏差超过一定值的时候,它就会发生不定期的调整。”黎新平也表示,会在季度和月度的定期调整中防止换手率过高进而进行频繁的交换。
那么,为了获取相对于大盘风险的差额收益,量化管理也并非无风险,同样需要通过风险管理的方式来找到潜在的危机。而纯粹的无风险收益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在一个有效市场里更难。“只不过不管风险特征如何表现,通常用量化操作可以实现套利。”
黎新平介绍,量化操作要做到四件事情:第一是风险分割,任何的资产都需要把它分割成不同的风险;第二是风险估值,对每一个风险因子进行定价和分析;第三是资产组合,对风险因子进行动态挑选、动态赋予权重;第四是风险的管理和对冲,对不想持有的风险因子进行管理或对冲。
未来打造量化投资“大众版”
近期,越来越多的公募基金布局智能投顾,大成基金也联合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等多家机构筹办大数据俱乐部,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业务模式定位为发展战略之一,致力推动智能金融发展,进而改变国人的投资体验。对此,黎新平表示,希望下一步可实现量化配置的策略平台化和大众化。
了解到此前的投资顾问模式往往局限于高门槛定制或是针对专业机构投资者的私人定制模式,以同样的标准服务于中小投资者的机会较少。“智能投顾在我们这里将没有门槛。”黎新平表示,将会让更多的客户在线上都能够实现服务的功能,通过互联网的方式,通过移动端的方式把这种原来服务于专业机构投资者的业务,更好地服务于其他的投资者和客户。
智能投顾“技术+金融”,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黎新平介绍,系统将会为用户创设一个画像,其中包含有该用户的风险偏好、投资目标等多个维度的数据信息。在了解清楚投资需求之后,系统将会自动为用户构建参考的投资组合。这个投资组合包括不同类型的金融股票、不同类型的债券等。
“系统会告诉你一个投资的比例建议,这个投资比例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投资回报。”黎新平说,通过对用户刻画所反映出的投资需求,在后续除了给用户投资比例建议以外,还会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针对用户的投资组合给出仓位调整建议。
此外,系统还在其他服务里给予用户更多的专业建议。他举例:“包括用户的持仓风险报告:持仓的风险窗口到底在哪里?如果需要调整,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调整?所有的信息都会融合到平台上,让一般的小散用户也能得到机构投资者所能享受到的服务。”
不过,黎新平和他的团队目前仍未将专顾纳入智能投顾的产品中,主要基于互联网平台化的特质要求平台内的信息透明化、公开化。目前,智能投顾背后的投资标的,主要仍以公募基金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