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瑞银:ESG整合投资成趋势,电动汽车在中国有望于2024年达至成本平价
 

  对格拉斯哥COP 26联合国气候会议的报道温度已降,各国雄心勃勃的承诺已被记住,稍作技术性调整后,白纸黑字的《格拉斯哥气候公约》已出。公约加大对碳减排的承诺,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全球碳交易市场框架规则同时获准,为建立全球性的碳交易市场铺垫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减排时间的推进与国际碳交易的启动是我认为本次会议对中国影响较大的两点。” 北京时间11月25日,瑞银投资银行亚太区ESG/可持续发展研究主管胡炳熙在“可持续发展主题媒体电话会”中称,前者意味着若各国按照协议所号召的实践,或需付出比当下更多的努力。而会议对国家间的碳交易开绿灯则意味着,把全球碳交易的实施细节通过之后,有助于各国在未来打通碳交易的市场。

  在“短期阵痛与长期受益”这一投资权衡中,胡炳熙认为,需要从对对财务的影响力、发生的可能性与发生的时间点具体行业具体分析。而其他一些受到关注的行业,如氢能、石化能源、钢铁与水泥等,预计在2030年之后才有机会达至成本平价。

  亚太区超90%ESG投资为整合型

  据瑞银测算,若要达至2060净零碳排放,中国须将一次性的能源结构,从当前的化石能源占85%,调整为可再生能源占比约85%。“我们预计此条碳中和路径也昭示着关键颠覆性替代技术的渗透率须由当下的9%升至2060的85%。在此种情境下,多个行业都将会受到影响,而其所需要的资金又将会是非常巨大。”胡炳熙说,

  胡炳熙称,电力行业、电动车、电动电池、氢气、塑料、基本材料、储能等行业是瑞银预计将受净零承诺影响明显的行业。

  在投资者获益方面,胡炳熙表示,从其自身判断出发,目前针对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一些主体性投资,预计未来将会比较完整的将气候相关的风险完全整合在一起。

  “首先,以全球视角观之,欧美发达地区正以整合的方式进行ESG投资,是全球趋势。”他表明,这在亚太区也是绝大多数ESG投资者、投资的基金采取的方式。根据瑞银统计,在亚太地区ESG基金投资中,90%以上采取的是此种整合方式。

  胡炳熙继而对ESG整合予以解释,简单说,ESG整合就是在投资策略或投资分析中,将各个ESG相关因子、各个ESG相关的问题等均纳入考量。

  然而,即便瑞银研究显示亚太地区超90% ESG基金投资均采用了整合形式,胡炳熙指出,瑞银发觉至少在油、汽油行业里,碳减排还未被完全反映在价格中。

  “未来或将有一些改变。” 胡炳熙说,到目前为止,ESG基金或公募基金相对规模较少,中国2020年ESG公募基金规模仅为约1210亿元,ESG基金约有120家,规模与影响力相对较小,可随着ESG基金数量与规模的增加,预计或会促成改变。

  胡炳熙指出,市场很多投资者可能会认为碳减排仍属遥远之事,2050或2060目标听起来仍有一段距离。“市场的反映却恰恰相反,许多气候行动已立刻开启,它们由此对市场带来影响,随着时间推移,投资者会逐步意识到其重要性。”

  此外,胡炳熙表示,现今谈论减排时,很多时候依旧仅考虑企业本身直接碳排放,而间接碳排放,即“范围三”(Scope 3)的排放或仍未被纳入考量。“然而,可以看到,如今越来越多关注ESG的投资者,会逐步将范围三排放纳入其投资组合考量。在此种趋势下,未来将会对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只不过目前尚未反映在价格中。”

  在胡炳熙认为的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国际碳市场”中,他强调国家间或市场间达成协议的必要性。

  “国家与国家或者市场与市场之间必须达成协议。”胡炳熙点明,如同我之前所说,碳交易属自愿性的系统,它也不是自动形成的,它需要国家与市场间达成共同协议后方能生效,但这其中涉及技术层面的问题,如各方讨论许久的双重计算(double counting)问题。

  不过,在胡炳熙看来,格拉斯哥协议将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主要方向基本锁定,而正是在该框架下,明确的发展才得以顺利进行。“《京都条约》其实已有类似国际层面的碳交易。” 他称,中国当时是全球大体量的碳信用额提供方,我认为中国在该领域有望建立一个有影响力的碳市场。

  开启“ESG雷达”

  纵ESG投资满是机遇,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企业短期ESG转型成本与长期受益二者间的权衡。

  “各行各业会有不一样的情况,但我们至少可以从两个维度对其分析。”胡炳熙解释,从成本价格比较的角度出发,以新能源行业为例,可以对比其绿色方案与传统以石化能源的方法,观测有无达至所谓的成本平价,二者是否为同等价格,亦或是前者较为昂贵。而因每个行业达到成本平价的日期不一,我们需要在具体语境中,具体行业具体分析。

  胡炳熙指出,可再生能源在中国与火电在2020年基本上已达到成本平价,而也正因此,可再生能源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助益,至少在成本价格方面,前者已占优势。“随着可再生能源成本价格越来越低,我们预计其未来的发展非常迅速,或将从当前750亿瓦特/年升至约2200亿瓦特/年。” 而在如电动汽车等一些行业领域,他预计将有望在2024年会达至成本平价。

  至于其他一些受关注的行业,如氢能、石化能源、钢铁、水泥等行业,瑞银预计于2030后才有机会实现成本平价。

  “瑞银此前对中国碳中和的研究显示,以氢气为例,虽然目前其还不足1%,但我们预计2030年氢气将会占中国能源总量的5%,到2050年或会占中国能源总量的10%。” 胡炳熙说,而如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技术层面的提升也或将带来更大的潜力。电钢炉如今市场的渗透率仅为约16%,但预测2060渗透率将达至86%左右。

  在胡炳熙看来,在此过程中,投资者如何得益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ESG因素。“可再生、氢气、钢铁、水泥等,各自受影响因素不一,需要个别行业具体分析。”

  基于个别行业具体分析框架,瑞银认为,对财务的影响力、发生可能性与时间点是重要的三个判断维度。“针对中国,我们认为气候因素对石油汽油、航空、汽车三个行业或引发相应风险,而相对来说,中国的机械行业或会寻得契机。”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胡天姣)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2021-11-26)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