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再次调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这是年内第八次调升准备金率,至此已达到13%的历史最高水平。加上资本市场火爆导致居民储蓄存款 “搬家”,一些银行开始感到捉襟见肘,贷存比有的超过80%。与此同时,中国工商银行等大银行在宏观调控的环境中资金优势更得以体现。
据了解,到2007年三季度末,许多流入股市和基金的钱又以更多的同业存款形式流回工行,公司存款比2006年底增长近19%,存款总额(含同业存款)增长率达到15%。
充足而稳定的资金来源使工行在宏观调控环境中能够及时化解不利因素,增强盈利能力。首先,工行仅59%的贷存比和2.8万亿元人民币的存贷差,可以安然应对更进一步的紧缩政策。其次,继续优化的存款结构使工行在升息环境中付息成本保持平稳;受到资本市场推动及自身主动营销理财产品分流储蓄等方面的作用,工行的存款结构中低息的活期存款和公司存款占比不断增加,2007年三季度末付息率较2006年底仅上升了4个基点为1.70%,而同期贷款收益率则上升了46个基点达到5.88%。第三,尽管工行一直坚持稳健的贷款增长战略,贷款增长幅度明显低于同业平均水平。但其利润成长之快令人印象深刻。此外,不断收紧的流动性推动银行间资金需求增加而供给减少,资金市场价格上升,作为资金充裕的大行,工行是主要的资金拆出方,业务量和收益率都持续上升。
另外,充裕的人民币资金也成为支持工行长期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资源。据悉,该行近日已组织专业人员与高盛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人民币利率衍生金融产品,并旨在利用手中庞大的人民币资金资源,做成向全球报价的人民币做市商;其战略合作者高盛公司将为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服务。这将不仅为工行带来持续的手续费收入,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还将进一步巩固其在业界的领军地位。
分析人士认为,大银行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长期的经营积累,在运用宏观政策、化解市场风险、把握发展机遇方面往往能够游刃有余。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代表,中国工商银行不仅充分分享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在看似不利的政策环境中也能够从容应对,继续受益于中国经济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