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2025年服贸会达成各类成果超900项
9月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落下帷幕。本届服贸会会期共达成建筑、信息技术、金融等领域超900项成果,举办了13场主题论坛、81场专题论坛、75场洽谈推介,吸引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近5600家企业线上参展。线下参展企业整体国际化率超20%,覆盖26个服务贸易前30强国家和地区。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二级巡视员朱光耀在闭幕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推动服务贸易创新提升,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支持服务外包新模式做大做强,制定出台促进服务出口和扩大入境消费的政策措施。
•固态电池商业化面临成本挑战 低空应用有望率先破局
“近期,固态电池板块大涨,市场热度高涨,仿佛固态电池一夜之间就要走进千家万户。然而,固态电池真正走向产业化应用,仍有技术、制造、工艺等多道难题待破解,距离真正商业化量产仍有很大差距。”9月14日,有电池企业负责人在202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固态电池发展现状。记者调研了解到,国内固态电池正沿着多元技术路线协同发展,半固态电池已实现装车应用,多家企业的全固态电池中试线正加快建设,并明确了量产时间线。材料成本控制仍是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挑战。短期内,液态锂电池的基本盘仍然稳固。有受访专家表示,固态电池有望率先在低空飞行器等新兴领域得到真正商业化应用。
上海证券报
•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2025年力争实现汽车销量3230万辆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这是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再次启动实施后发布的第三份方案。《方案》提出主要目标: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方案》提出的目标,是科学合理和能够实现的。此次政策措施突出一个“实”字,《方案》从扩大国内消费、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开放合作等4个维度,提出了15个方面工作举措和3个方面保障措施,其中包含的细化措施有60余项。
•新能源“风云再起” ESG基金吸引力增强
二季度以来,固态电池的火热将新能源赛道再度带到台前,也让近两年来相对冷门的ESG基金重新获得关注。截至9月10日,全市场17只以ESG为名的主动型基金近一年平均净值增长率达45.84%,其中博时ESG量化选股混合基金净值增长率达82%,汇添富ESG可持续成长股票、嘉实ESG可持续投资、东方红ESG可持续投资净值增长率均超60%,南方ESG主题股票、国金ESG持续增长净值增长率均超50%。被动型产品方面,17只ESG主题指数基金近一年平均回报为39%。从业绩来看,ESG主题基金近一年来业绩表现稳健,随着新能源题材的升温、ESG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以及产品本身的投资理念趋于成熟,该类基金的配置吸引力正进一步增强。
•行业景气度提升 资金借道ETF流入化工板块
近期,资金正借道ETF加大对化工板块的布局。截至9月11日,鹏华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ETF近一个月的资金净流入规模居于全市场股票型ETF首位。与此同时,基金中期报告显示,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已连续一年占据该化工ETF第一大持有人位置。机构分析认为,化工板块当前估值具备吸引力,在“反内卷”政策预期及部分产品价格触底反弹的背景下,行业正迎来供需改善与布局良机。
证券时报
•上市机场暑运客货两旺 国际航线业务强势复苏
最新披露的运营数据显示,8月份国内主要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均比去年同期回升。暑运期间,国内主要机场国际航线业务增长显著,国内航线稳中有升,客运量刷新历史纪录。上海机场9月14日晚间披露的运输生产数据显示,8月旅客吞吐量合计1239.86万人次,呈现增长趋势。其中,浦东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6.9%,虹桥机场同比增长2.18%。进一步来看,国际航线增长突出,浦东机场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18.06%,虹桥国际机场国际航线同比增长近两成。白云机场也出现类似趋势。8月旅客吞吐量为733.84万人次,同比增长4.33%。年内累计增长约8%,其中,国内航线旅客吞吐量增长较为平稳,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14.08%。8月,深圳机场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约12%,年内累计增长近27%;厦门空港国际航线同比增长约9%。
•股基发行连续四周破百亿 科技与制造主题受追捧
上周公募基金新发市场延续回暖趋势,公募基金新发市场共成立39只基金,总发行规模达217.94亿元,平均单只基金发行规模为5.59亿元。从产品类型来看,股票型基金单周发行规模达137.52亿元,占总发行规模的63.1%,连续4周发行规模突破百亿元,成为权益市场信心修复的重要信号。上周的基金新发行市场呈现“主题化+指数化”双轮驱动特点,科技与制造主题受追捧,机器人、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等赛道ETF发行规模占比超40%,反映资金对产业升级的长期信心。还有工具型产品需求旺盛,被动指数型基金主导市场,显示投资者更倾向于通过透明化工具参与结构性行情。
•出海逻辑制造批量翻倍股 基金经理称未来仍是重要增长来源
出海逻辑成热门主题背后隐形主线。今年,市场主线轮动加速,人工智能、创新药、人形机器人、固态电池等热门主题轮番走强,大幅反弹行情频频上演。若深挖这轮行情的核心推手,出海逻辑的支撑作用不容忽视。当下,出海标的已从前期的线索蜕变为市场的重要隐形主线,既能释放出高速增长的业绩,又催生大量投资机会,孕育出批量翻倍股。面对这一趋势,基金经理纷纷将其纳入重点配置范畴,随着行情逐步演绎,部分布局精准的基金已率先进入收获阶段。从中长期视角看,基金经理普遍认为出海仍是国内企业重要的增长来源。
证券日报
•公募机构秋招忙 AI人才需求迫切
金秋九月,公募基金行业2026届秋季校园招聘正式拉开帷幕。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博时基金、鹏华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公募机构纷纷启动校招计划,面向2025年9月份至2026年8月份毕业的应届生广纳贤才。从招聘规模、岗位设置到能力要求,本届秋招呈现出扩招扩容趋势,AI、量化等领域人才备受青睐,折射出公募行业投研能力评估标准正从“规模驱动”转向“能力驱动”,也预示着未来行业竞争将围绕人才质量展开激烈博弈。
•明星基金经理普遍看好科技、医药等赛道
近期,富国基金、建信基金、国泰基金、兴银基金等多家公募机构相继召开秋季投资策略会,围绕宏观经济形势、A股与港股市场走向以及热门赛道布局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明星基金经理普遍认为,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和经济内生动力增强,市场有望迎来结构性机会,科技、医药、黄金等板块成为关注焦点。在A股和港股市场的走势判断上,公募机构普遍持乐观态度。
•海外“长钱”积极布局中国资产
海外“长钱”对中国资产的高度青睐态势愈发显著,近期披露的多份全球权威机构数据共同印证这一趋势。高盛研究部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全球对冲基金对中国的净买入创去年9月份以来新高,对冲基金对中国的毛头寸达到两年来新高;国际金融协会(IIF)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8月份外国投资者向新兴市场股票和债券投资组合投入近450亿美元,创下近一年来的最高规模。其中,流入中国市场投资组合的资金占据了主要部分,8月份中国债券和股票合计净流入390亿美元。专家表示,这股资金流入不仅体现在数额的扩张上,更反映出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和中长期增长潜力的系统性重估。在“长钱”大步进场的同时,调研活动日趋频繁,显示出外资正在依托深度研究进行布局,“买入中国”正从交易性机会演变为结构性趋势。
•“双节”临近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随着中秋节和国庆节假期临近,旅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相关产品进入预订高峰期。记者从多家在线旅游平台及旅行社获悉,今年中秋节和国庆节假期,居民出游意愿显著增强,周边游及包车游预订热度同比翻倍增长,呈现出短途频次提升、长线品质升级的鲜明特点。部分热门目的地线路提前售罄,国内游与出境游市场同步升温。飞猪数据显示,在拼假策略的带动下,今年中秋节和国庆节假期旅游预订较去年提前约3.5天。截至目前,机票、酒店、门票、租车和线路游等出游商品预订量已大幅超过去年及此前同为8天连休的前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