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中国工商银行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掀开了工商银行全面支持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新的一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行长杨凯生等共同出席了双方战略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
根据此次双方签署的战略合作备忘录,工商银行将认真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支持上海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在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金融创新以及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等领域与上海市政府进行战略合作。上海市政府支持工商银行及在沪机构的各项业务发展,将为工行在上海的机构设置、网点布局等提供便捷服务,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搭建银企合作交流平台,积极支持工商银行引进高端人才,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此外,工商银行还将充分利用在金融同业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发挥该行的信息科技、产品创品和资金优势,及时为上海市企业在企业年金、债券承销、现金管理、银行卡、国际业务、投资银行等方面提供快捷、方便、优质的金融服务。
作为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服务上海的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重点支持上海市重大产业和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上海市的中小企业以及公共事业发展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截至今年8月末,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3422亿元,今年1至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20亿元,同比多增2.5倍,从2003年至今在上海同业中一直保持贷款总量和增量的双第一。工商银行还依托全市500余家网点、2400多台自助机具和强大的网上银行,全方位服务于广大个人客户,成为上海市民“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
一直以来,工商银行十分重视和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早在1999年工商银行就在上海开始建设现代化的大型数据中心,2004年完成了数据中心的集中整合,使上海数据中心成为工商银行全国唯一的业务集中处理中心,目前日均业务处理量达到了1亿笔;2001年,工商银行在上海设立了国内第一家票据专营机构——票据营业部,8年来已在全国成立8家票据业务分部,形成了完善的票据专营网络,今年前8个月累计票据交易量就超过1万亿元,目前上海票据营业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票据专营机构;2008年,工商银行把最高端的个人金融业务机构——私人银行部设在了上海,目前工行私人银行的签约客户超过4200户,管理的资产达到400多亿元;前不久,工商银行又设立了全国首家银行贵金属业务的专营机构——工银贵金属业务部,努力推进上海贵金属业务中心建设。上海还是工商银行新产品的试验田,在上海设有专门从事产品研发的软件开发中心。目前工商银行各类金融产品已达2300种之多,成为产品门类最全、种类最多的金融机构。
今年上半年,国务院作出“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决定,从国家战略高度对上海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布局调整等作出了总体战略部署。面对当前上海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工商银行又开始实施多项具体措施来支持上海 “两个中心”的建设。
一是继续积极支持上海重大产业和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小企业成长以及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上海市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和企业引进资金等领域提供项目融资、银团贷款、并购重组、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等全方位、深层次的金融支持。同时,积极支持上海市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实施绿色信贷政策,优先支持节能减排和环保项目;加强对产业、技术升级的跟踪服务,优先支持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九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二是大力提升金融服务效率,进一步加强银行的服务功能。工行将充分利用自身先进的网络系统、信息和资金等优势,及时为上海市企业提供企业年金、债券承销、现金管理、银行卡、国际业务、投资银行等方面快捷、方便、优质的综合金融服务。工商银行还将在上海建立债券交易平台、资产托管平台、贵金属清算平台、金融期货结算平台,为各类金融要素市场提供清算、托管等服务,形成多维度、立体化、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体系。
三是适应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要求,把综合化和专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发挥金融机构集聚的辐射作用。近期工商银行已在上海新成立了贵金属业务部,加上之前已经在上海设立的直属机构,工商银行已经形成具有强大辐射力的包括票据业务中心、私人银行中心、贵金属业务中心、软件开发中心、数据运行中心在内的“五大中心”,积极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四是将上海作为工行金融创新的试验田,加大产品业务的创新力度。依托上海资本市场、要素市场、同业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优势,工商银行将加大跨机构、跨市场、跨业务的产品创新力度,并在上海先行先试,其中重点包括发展新型债券市场业务、贵金属业务、金融衍生品业务、人民币跨境结算、航运金融业务等,为进一步推动金融创新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