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媒体看工行

新华网:工行海外业务为何能逆市“飘红”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就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之时,我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跨国经营战略却实现了飞跃性的拓展:2008年,悉尼、纽约分行相继开业,完成“突破美澳”阶段性战略目标;收购非洲最大银行——南非标准银行股权完成交割,打开了非洲市场大门;迪拜子银行和多哈分行成立,填补了我国营业性银行机构在中东地区的空白。

    就在全球金融市场一片暗淡之际,工行近日发布的几项数据则显示,其海外业务2008年逆市“飘红”:入股20%的南非标准银行获得约7.7%的投资年回报率,远高于国外债券投资;收购印尼哈里姆银行90%股权后成立的工银印尼盈利增长超过200万美元,创下当地新进入境外机构盈利新纪录;迪拜子银行和多哈分行成立当年实现盈利……

    工行新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究竟是如何实施的?其海外业务为何能实现逆市“飘红”?

  国际化战略:壮大亚洲、巩固欧洲、突破美洲

    2006年10月,工行在香港和上海资本市场实现同步上市。上市后的工行,开始加快扩展全球网络的步伐。

    与以往相比,工行此轮海外扩展,不单是设立海外分支机构,而且同时展开并购;不仅规模大,而且依据新的形势制订了有针对性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当时,工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工行已实现资本国际化,下一步希望在机构设置和业务推进上进一步体现“全球化”。以往主要通过境外申设分支机构实现海外发展,难以满足加速演进的全球化趋势。今后在符合总体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工行将以机构增设和兼并收购并举的发展模式拓展海外业务。

    在对象的选择上,工行表示重点关注周边国家,主要金融市场、金融中心所在地的国家,尤其关注新兴市场国家。

    在跨国经营战略上,工行按照“壮大亚洲、巩固欧洲、突破美洲”的原则,从布局上面向世界,覆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在亚洲,依托中国在东盟和亚洲地区的影响,结合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发展,进一步开拓东南亚市场;在欧洲,将法兰克福、卢森堡和伦敦的3家机构经营好,积极开展特色经营,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在北美市场,将继续寻找机会,希望尽快突破,而纽约将是突破口。

  双向策略:收购兼并与机构增设并举

    就在工行上市两个多月后,2006年12月30日,工行和印尼哈里姆银行股东签署收购协议。工行将收购在印尼有12家分行的哈里姆银行90%股权;2007年9月28日,工行与哈里姆银行股东完成股权转让,并将其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印尼)有限公司;11月12日,工银印尼正式成立。

    在收购哈里姆银行的同时,工行另一场收购谈判也在进行中。2007年8月,工行宣布,已与澳门最大的本土银行——诚兴银行的股东签订协议,以46.83亿澳门元(约5.8亿美元)收购诚兴银行79.93%的股份。第二年1月,工行完成对诚兴银行的收购。

    工行最引人关注的收购,是入股非洲最大银行——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份。2008年3月,工行完成了对标准银行20%股权的收购。

    对之所以选择南非标准银行作为投资对象,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说:“工行和标准银行的战略合作,是中国最大商业银行和非洲最大商业银行之间的战略握手。通过与标准银行的战略合作,工行将进一步优化在全球范围内的资产配置,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跨国金融服务。”

    如果说工行的并购主要集中在新兴市场,那么其分支机构建设则遍及全球,尤其是金融中心城市。

    2007年11月7日,注册资金10亿卢布(相当于4000多万美元)的工行莫斯科子银行成立,成为中资银行在俄罗斯的最大一笔投资。

    2008年9月23日,工行在澳大利亚的第一家分行——悉尼分行正式开业;在大洋洲实现分支机构零的突破后不到一个月,10月15日,工行在美国设立的第一家分行——纽约分行正式开业,完成了“突破美澳”的阶段性战略目标,进一步完善了工行的全球金融服务网络。

    10月20日,中国工商银行(中东)有限公司在阿联酋迪拜开业,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在中东地区设立的第一家全资子银行;10月21日,工行多哈分行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业。同一年,香港工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为工行境外独资的投资银行平台。

    统计显示,至2008年末,工行已在境外1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134家,海外机构总资产达到3021.38亿元人民币。

    效果初显:继续加快国际化步伐

    “2008年,工行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各境外机构发展势头良好,经营规模和效益均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截至2008年末,工行境外机构资产规模较上年同期增长了约15%,赢利能力继续提升。”工行有关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工行境外机构之所以能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环境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得益于其稳健的经营策略和较好的风险管理水平,不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在危机中,工行各境外机构极少持有次贷支持债券。同时,依托强大的整体优势,工行各境外机构通过内外联动为客户提供全球金融服务。

    “在金融危机重创欧美金融市场的情况下,工行近年来海外收购的重点放在新兴市场,是工行能逆市‘飘红’的重要原因。随着经济较快增长和当地银行业逐步开放,新兴市场潜力大、成本较低、竞争不够充分的现实,为中资银行国际化提供了重要契机。”北京的一位金融学家说。

    资料显示,2008年工行从南非标准银行获得了12.13亿兰特(约合1.27亿美元)现金分红和价值5.89亿兰特(约合6167.54万美元)的股票股息。截至今年3月底,工行与标准银行开展合作项目达到65个,并已完成9个。

    工银印尼在并购后第一个完整年度(2008年)盈利增长201万美元,创造了当地新进入境外机构盈利的新纪录。今年一季度,工银印尼总资产比年初增长62.4%,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63%,实现税前利润62.24万美元。

    工行收购澳门诚兴银行后,诚兴银行依托工行扩大客户基础,优化业务布局,经营业绩稳步提升,2008年度实现净利润2558万美元。

    工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工行将继续加快国际化步伐,海外发展战略主要是跟随中国企业“走出去”。通过申设机构和战略并购等方式,逐步成为一家区域性乃至国际性的银行。(摘自《新华网》)


(中国工商银行 200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