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媒体看工行

金融时报: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 促进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在12月25日举行的“2007中国金融论坛”上,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建清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
 
  工行作为国内资产规模、信贷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在宏观调控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和重大责任,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宏观调控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支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从工商银行的实际出发,我认为,以下两个方面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尤为重要:

  首先,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树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规律的经营管理理念。包括:一是必须把可持续的价值增长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二是必须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发展的本质要求;三是必须把转变增长方式作为发展的主要途径;四是必须把改善服务作为发展的主要举措;五是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内在动力;六是必须把队伍素质的提高作为发展的重要保证。

  其次,应当在制定银行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其中最关键的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效益和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三者实质上是辩证统一的,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有机统一的关系。商业银行对市场、效益和风险三者关系的把握,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兼顾当前和长远,统筹局部和全局,从而实现均衡、平稳、协调的发展。

  明年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从短期效应来讲,这会对商业银行拓展信贷业务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宏观调控旨在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银行的稳健经营是有利的。近几年,受益于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我国各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普遍大幅提高。但连续多年,我们都处在经济上行期,而对银行经营管理的真正考验来自经济周期的逆转。中央通过宏观调控尽可能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可以减少银行经营的周期性、结构性波动风险,保证银行业的长期稳健成长。

  银行在宏观调控的压力下,应加速发展方式的转变。加速调整资产组合结构,保持信贷均衡平稳增长,保持收益和风险的合适比例,加大优质贷款比重,实施主动负债管理,加速改善收入结构,减少对存贷款利差收入的过度依赖,逐步提高投资交易规模和收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收入,加速产品创新,降低对信贷市场的过度压力,同时尽可能疏导流动性压力。加快银行全球化、综合化经营的步伐,使风险分散,收益多源,并通过创新加快资产组合和收入组合的调整。

  提高银行业竞争力是党的十七大对银行工作提出的目标要求,是我们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竞争国际化形势下,推进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上市一年多以来,工商银行注重自主创新,优化结构,控制风险,竞争实力有所增强,盈利水平跃上一个大的台阶,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业务结构、经营效率、风险管理、国际化水平等方面与国际一流银行相比差距较大,国际竞争力总体还不强,在国内市场也面临着竞争环境急剧变化和竞争对手快速追赶的严峻挑战。

  加快提高竞争发展能力,是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应对国际化竞争、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战略选择。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目标,明晰新的战略布局与市场定位,尽快解决影响竞争力的体制机制问题,树立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竞争意识,着力提升业务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品牌影响能力、客户服务能力、风险掌控能力、保障支持能力,巩固和扩大国内核心业务市场第一或领先优势,持续保持业务与效益的高成长性,提升在国际金融市场地位,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

  提升全行竞争发展能力的立足点与着眼点是:立足于现有基础,着眼于市场的发展变化,不断突破自我、超越对手,创造新的优势,增强可持续的竞争力;立足于商业银行业务,着眼于整个金融市场创新发展和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趋势,不断把握新的商机、开辟新的领域,增强跨市场服务能力;立足于高速成长的国内市场,着眼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市场走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依托本土优势推进跨国经营,通过国际化发展强化本土优势,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