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债务率处于安全水平,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去年8月份走访八个省市,关于地方债务的结论是,债务风险在蔓延。截止到1月22日,公布2015年地方债限额的省份已经达到25个,绝大部分省份已经亮出了其债务底数。
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汇总了解,2015年债务限额上,规模居前的为东部发达省份以及部分债务率偏高的中西部,包括浙江、江苏、山东、广东、辽宁、贵州、四川、北京、云南等省市。
以债务率来衡量各省债务风险,贵州、辽宁大概率将越过全国人大常委为债务率划定的100%红线,云南、内蒙古存在踩线的嫌疑,此外大部分省份均处在安全范围内。随着2015年地方首度实现限额管理,2015年新增债券发行与存量债务风险挂钩,部分省份债务率有所下降。
东部省份举债规模虽大,但借由雄厚的财政实力,能有效降低债务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数据时也发现,近年各省普遍加大了对存量结余资金的使用,部分省份结转结余资金高达上千亿元,使得年度可用财力得到有力扩张。
不过,随着结转结余资金可用空间的减少,2016年及以后相当阶段,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将继续下行,及地方稳增长支出压力,都使得地方债务风险有扩张的趋势。
部分省份债务扩张迅速
2015年底各省公布的限额规模,对比前几年经审计署确认过的存量债务,可以看出各省近几年扩张态势。有些省份债务扩张明显。典型的例子,如贵州。2013年6月底贵州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规模为4622亿元,到2014年底提高到9079亿元,一年半时间增长了96%。
与此类似的还有云南。云南2013年6月底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3823亿元,到2014年底则变为6419亿元,一年半时间扩张了约68%。
中西部省份债务扩张明显的,还有辽宁、内蒙古、陕西、安徽等。有西部省份地方财政系统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西部省份财力有限,同时基础公用设施建设落后,财政收入难以满足经济建设需求,只能依靠举债。
但也有地方政府咨询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3年底审计署审计债务时,部分地方担心债务规模过大、后续影响不好,可能偏向于少报债务数额。2014年清理甄别存量债务,目的在于锁定地方存量债务,地方政府会偏向于多报债务。这部分导致近半年时间,一些省份债务扩张明显。
部分东部发达省份债务增长也很快。如浙江,2013年6月底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规模为6821亿元,半年过后则变成了10679亿元,增长了约57%。
大部分省份债务规模,随年份有所增长。如北京债务规模从2012年到2014年分别为5972、6517和6689亿元。重庆、湖北两省部分年度间还出现债务总规模下降的趋势。如湖北2015年底债务限额为4697亿元,比2012年底债务规模5150亿元有所下降。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曾介绍重庆经验,表示通过PPP模式可化解并减少部分存量债务。
财政部鼓励地方通过PPP化解存量债务,将原本属于政府的债务转化成企业债务,若运用得当,既能减轻政府债务负担,又能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