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览全球市场,聚焦财经热点。
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全球财经连线。
3月以来,10年期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收率曲线不断趋平,较短期和较长期美债收益率迅速靠拢,一些品种已经出现倒挂。28日,5年期与30年期美债收益率曲线出现倒挂,为2006年以来首次。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往往预示着经济衰退,关于美债的情况,我们马上来连线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
全球财经连线:美债期限利差倒挂,释放了哪些信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曲线倒挂不一定指向衰退
王有鑫:近期我们看到,美国不同期限的美债收益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特别是短端收益率上涨的幅度要快于长端收益率,这使得整个美债收益率曲线出现趋平甚至倒挂的现象。
特别是我们看到,最近这段时间,5年期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率先出现倒挂,之后5年期和更长期限的30年期美债收益率也出现倒挂。
通常来讲,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被视为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先行指标。因为从历史经验来看,在过去8次美国经济衰退阶段,美债收益率曲线都出现了倒挂。
实际上,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并不必然会导致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当前曲线趋平甚至倒挂,更多的反映了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增长前景恶化现实,是经济环境变化和美联储加息的市场结果反映。
四大因素影响美债收益率
王有鑫:如果从美债收益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来看,主要包括4个方面:第一个影响因素,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立场的变化,通常来讲,美联储处于加息周期,美债收益率将上行,如果处于降息周期,则美债收益率下行;第二个影响因素,是对美国经济前景的预期,也就是美国经济增速的判断;第三个影响因素,是对于未来美国通胀的预期;第四个影响因素,是期限溢价的变化,一般来讲,美债期限越长,不确定性越大,所需要风险补偿会越高。
目前来看,风险期限溢价已经出现倒置,短端的收益率比长端收益率走得更快,而这主要是由上述几方面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目前美联储正在加息,联邦基金利率实际上是短端的同业拆借利率,所以对于短端利率的抬升效果更强,传导更直接。
另外,随着美国财政、货币刺激政策回落,市场普遍预计,未来美国经济将回归到常态化的趋势水平,高增速不可持续。所以从中长期来看,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回落。
另外,从通胀角度看,当前由供需失衡导致的通胀上涨可能会在短期持续,所以短期的通胀预期要比长期更高。未来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经济增速回落、能源价格趋稳,中长期通胀将逐渐回归常态。
所以,基于上述因素,由于市场预期美国中长期经济增长前景回落、通胀下行,使得目前美债收益率曲线出现了趋平甚至倒挂。
全球财经连线:曲线倒挂对美联储加息节奏会有哪些影响?
倒挂或引发“短期化”投资
王有鑫:美债收益率曲线的趋平,为什么是经济衰退的先行指标?因为随着美债期限溢价出现逆转,会使得整个社会的资金流和投资出现短期化、投机化的趋势,例如,市场主体将更多追寻短期回报率,而减少对长期实体经济的投资,所以短期反映到经济增长方面,企业投资增速将放缓。
另外从金融机构的资产投向来看,可能会为了追求更高的回报,加大短期信贷投放,将弱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这样将使得美国经济增速进一步下行,使得收益率曲线倒挂由经济衰退的先行指标,转化为对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
下半年美联储加息节奏或放缓
王有鑫:所以,美债收益率曲线趋平,对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的调整和制定带来了更多挑战。也就是说,美联储需要在遏制通胀和维持经济稳定复苏之间寻求平衡。
从今年上半年来看,当前美国通胀仍然处于上升态势,短期可能还未见顶,所以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会以更快的速度收紧。
按照当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和其他美联储官员的表态,可能会在5月份加息50个基点,然后6月份大概率仍然会启动加息,同时可能会在5月份启动缩表进程,会带动美债收益率进一步走高和趋平。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市场融资成本上升、经济增长预期回落、经济前景恶化,下半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制定将加大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所以预计下半年,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的节奏可能会放缓,将更多地从遏制通胀的目标,回归到“遏通胀和促经济”兼顾的操作框架。
宏观数据方面,本周即将公布美国3月份就业报告与美国2月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市场预期,美国通胀率将达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高。而美联储研究显示,财政刺激可能是导致美国通胀高企的重要原因。
在近日举行的在瑞信第25届亚洲投资论坛期间,安联首席经济顾问Mohamed El-Erian分享了他对美国通胀及美联储政策的看法。
价格飙升导致行为变化
Mohamed El-Erian:推动通胀的主要原因来自供应侧,无论是疫情下陷入中断的供应链,还是巨大的劳动力缺口与运输问题等,这一系列不断加剧的供应侧问题逐步推高了通胀预期。目前美国面临的通胀问题并不是“暂时性”的。我要说明一下暂时性的含义,在我看来,暂时性并非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个行为概念。价格的飙升导致人们的行为发生了变化,比如说薪资的上涨等,而这种变化将推动通胀进一步上升。
通胀将产生溢出效应
从调查数据、市场数据来看,我们正在逐渐背离通胀预期目标,这是危险所在。通常情况是,冲击看起来是暂时和可逆的,但若持续下去,开始产生溢出效应,会导致一系列更长期的变化。如果美联储不能快速采取措施,即使采取了第一批稳定措施,首轮效应消除,也会出现第二轮效应。我要提醒你们70年代发生的情况,经历了一轮价格冲击后,出现非常大的通胀变化。因此美联储迅速采取行动很有必要,美联储无法解决运输、供给侧或者大宗商品的问题,但美联储可以阻止第二轮或第三轮效应发生,以防止通胀升高或持续更长时间。
财政刺激是推高通胀的因素之一
财政刺激政策是推高通胀的因素之一,在供给无法持续的时候,显著提升了需求。原因在于,政府要努力保护本国公民,需要实施大量财政刺激措施,我认为财政政策还将继续发挥影响。
四方面因素抑制通胀
四方面的因素在合力发挥抑制通胀的长期作用,其中三方面因素来自全球化。中国进入并参与全球经济是抑制通胀的,还有中东欧以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的参与作用。另一个因素是科技,以及科技的影响。还有一方面因素是人口。这四方面抑制通货膨胀的长期趋势,作用都在逐渐减弱。乐观的看法认为人口和科技发挥了抑制通胀作用,但对于科技的作用,现在也产生了一些怀疑。所以谈到如何控制通胀时,这些抑制通胀的长期力量,不再如过去许多央行所见的强劲。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施诗)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