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蒜你狠”、“姜你军”的风头渐渐退去,大葱小葱们又开始在农产品市场上唱价格主角了。在农贸市场上,大葱小葱的销售价格都翻了几番,在北京等地,买两根大葱就要十块钱左右,这一现象被网友戏谑为“向钱葱”。中国农产品其仿佛陷入了一个怪圈,即使农产品市场疯狂涨价了,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甚至经销商都赚不到多少钱,但是消费者却要掏更多的口袋,狂呼消费不起。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中间环节的税费成本太高太多,比如说运输环节、销售环节等等,导致产品从产地到终端销售,价格相差好几倍。
不过降低税费,那不是消费者说了算的,毕竟涉及到政府层面各项政策的调整,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问题。当然农产品的轮番涨价,不仅仅有税费的问题,肯定背后还有一些游资炒作的因素。消费者还是需要寻找一些实实在在的办法,能够很好的应对这些农产品的涨价问题。
应对措施之一:寻找替代性农产品或食品。在这个时代,商品极大丰富,农产品亦不例外。不管是特殊天气、还是游资炒作,只要某一种类的农产品价格出现疯狂的势头,那就暂时不要消费它,转向购买其余的农产品或食品。这种涨价大都是短时间的,只要挺过一段时间,价格就会回归正常,这点从前两年的农产品涨价案例中可以得到启示。与房价不同,农产品的价格短期内波动剧烈,但是回调的速度非常快。
应对措施之二:需求量大的话直接去批发市场。当一项农产品价格出现上涨的时候,批发地和终端销售市场的价格相差就会特别大,这是一般规律。如果消费者有强烈的消费需求,不得不买而且量比较大的时候,不妨自己开车去农地或者批发市场,直接从生产者或者批发商的手中购买,最起码可以省钱一半以上。不过对于普通的消费者,那就必须联合多人一起去买,不然的话,批发商不可能小量的卖给你。
农产品价格出现不合理的上涨,实际上与整个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要不影响生活,那就暂时想办法应对一阵,比如说短期内就不消费这类农产品,毕竟涨价风潮很快就会过去。如果真正影响生活了,那就需要找一些积极性的应对措施,这样才能够把农产品涨价风潮的影响降到最低。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