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理财

您所在的位置:
A股10.26大盘走势分析
 

  一、周四收盘总结

  受美股大跌影响,A股早盘大幅低开,随后在地产、银行、证券等权重板块带动,股指探底回升,午后券商股全线爆发,国海证券、中原证券等9只个股涨停,金融股依旧是稳定市场主要力量,但软件、5G等科技股表现疲软,总体来看,大小指数分化明显。沪指收报2603.80点,涨0.02%,成交额1376亿。深成指收报7529.41点,跌0.21%,成交额1550亿。创业板收报1273.60点,跌0.82%,成交额489亿。10月25日,受美股大跌影响,A股早盘大幅低开,随后在地产、银行、证券等权重板块带动,股指探底回升,午后券商股全线爆发,国海证券、中原证券等9只个股涨停,金融股依旧是稳定市场主要力量,但软件、5G等科技股表现疲软,总体来看,大小指数分化明显。沪指收报2603.80点,涨0.02%,成交额1376亿。深成指收报7529.41点,跌0.21%,成交额1550亿。创业板收报1273.60点,跌0.82%,成交额489亿。盘面上,券商股尾盘攻势猛烈,国海证券、中原证券、太平洋、西南证券、南京证券、华安证券、天风证券涨停;黄金股表现亮眼,金贵银业、荣华实业、刚泰控股、ST天业涨停;银行股、保险股全线飘红,张家港行冲击涨停;地产股涨幅居前,荣安地产涨停,保利地产、招商蛇口涨幅居前。此外,次新股、供气供热、半导体、信息安全、国产软件等走势疲软。周四早盘大幅低开之后,仍然是在上证50的拉升带动下震荡攀升收复失地,上证50盘中两次发力,尾盘技术上重新站上5日线,逼近20日线,日线MACD依然金叉,而且红柱放大,显示短线反弹趋势走强,所以这里上证50只要站稳2450,那么股指就没有太大调整空间;沪指跟随上证50震荡回升收复2600点整数关口,说明2600点下方短期有较强支撑,目前沪指日线MACD有金叉迹象,这里要注意前面2650点一线的压力;创业板相对弱于主板,目前还是在5日线下方,但是MACD时金叉状态,所以这里5日线不会有太大阻力,阻力仍然是在1333点一线,这里需要留意的是短线继续上攻时的量能能否有效放大。总体看上,在密集政策措施维稳市场刺激下,指数总体保持平稳,而在估值历史低位以及底部特征明显下,A股下跌空间也十分有限。值得注意的是,周四在美股暴跌、全球市场低迷之下,A股大幅低开并一度强势回升翻红,足以表明目前的A股有逐步稳定的趋势。实际上,在全球对美股长牛终结的担忧之下,此时面对美股的大幅波动甚至是暴跌,A股能否稳住是重要的看点,也是持续熊市之后能否向牛市转化的重要关注点。目前来看,至少周四A股顶住了,这是好兆头。

  二、周五走势预测

  周四沪市逆市收红,稳定市场全靠金融“三剑客”,板块已连续拉升,短线调整压力加大,一旦调整,其他板块不能及时跟上,或会带来反复,后面反弹还会一波三折,目前大盘压力主要在20天线和5周线2656-2676区间,是10月11日的缺口压力位,下方主要支撑在2550-2500,短线还会在这两个区域间反复震荡整固,蓄势之后再寻求上冲60天线2700一线。由于深成指和创业板的日线MACD已出现红柱金叉,沪指也即将出现,这意味着后面如果再下跌,将可能出现日线背离结构。

  三、后市综合研判

  周四指数受美股大跌影响下大幅低开,但是大幅低开后没有像前几次那样继续大幅杀跌,而是在券商板块的“呵护”下慢慢爬出了坑,指数从单天来说比外围强的太多了但是总体看还是不能比的,我们也不能打脸充胖子,不过A股能这么强还是为它点个赞。盘面上,券商板块一骑绝尘,壳资源概念股分化的厉害,周三六板的维宏股份没能继续向上拓展空间。那么,指数短期是否还能继续往上走,指数要继续往上走势的话前面说过必须要符合两个条件:

  1.成交量最好能配合,量能是行情的基石,没量的话行情肯定蹦跶不了哪里去,所以这几天一直强调指数上涨同时一定要连续放量出来。

  2.盘面氛围要改善, 盘面氛围不改善还是像前几天指数虽然弹了点起来,但是盘面氛围不支持的话指数还是原样的被压了回来。

  但是,从消息面上看,这个位置算政策底,出现了不少的积极政策,所以这个位置短期估计还会反复一下可能会继续走拉锯为主的走势,不过市场有政策底一般会有市场底,而且市场底一般都会比政策底来的晚一点来的低一点。指数这个位置只能看结构反弹的低点,反弹差不多后估计还要继续往下探大方向的低点。

  另外,简单说下美股,其实美股从技术性图形上看,最好不要跌破4月5月那时候的低点,跌破的话就等于跌破 了颈线这样M头就成立了,当然如果全球不是系统性风险,单纯的是见顶走势的话其实对我们A股来有好处的,毕竟我们A股都提前调整好几年了,后面越跌下去就越乐观,总之时间一定要拉长看,对指数要短期的思路也要论“持久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许昭)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