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债券

您所在的位置:
降息配合降准的稳增长调结构效应逐渐显现
 

  从去年11月至今,人民银行已四次降息、两次全面降准和一次定向降准,累计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1.15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1个百分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下降1.5至2个百分点。今年二季度以来,连续降息、降准的稳增长、调结构的累积效应逐渐显现,目前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接近全年12%的目标水平,各项贷款逐月增加,融资结构有所优化,企业贷款利率和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一、连续降息降准的政策背景

  (一)经济下行导致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

  今年一季度,随着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进一步回落,基建投资因受地方政府债务清理、规范而融资受限,导致增长放缓,同时制造业投资受产能过剩抑制增长低迷,整个社会融资需求较以往下降。由于经济增速下降,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有所减弱,表外融资需求也相应减少,从而拉低了M2增速。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中的表外融资新增3859亿元,同比少增1.14万亿元。今年4月M2增速回落至历史低点(10.1%),较上年同期回落3.1个百分点,较近五年的平均水平低5.6个百分点。

  (二)外汇占款趋势性减少导致基础货币投放收缩

  近年来,由于外汇占款趋势性下降导致基础货币增长放缓。今年一季度,外汇占款余额26.82万亿元,减少2521亿元,同比少增1.04万亿元。2014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SLF、MLF和PSL等货币政策创新工具投放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基础货币投放的减少。

  (三)降息配合降准的政策组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降准主要解决银行体系资金供给问题,但并没有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问题,决定融资需求的是融资成本等因素。而降息能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刺激融资需求。降息配合降准既能增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又能增加货币供给,长远看更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

  二、降息配合降准的政策

  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货币信贷增长回暖

  经过几次降息、降准后,M2增速从4月份起逐月回升,5、6月份分别回升0.7和1.0个百分点。同时,金融机构相应增加了贷款投放,尤其是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投放较多。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6.56万亿元,同比多增537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3.67万亿元,同比多增3848亿元;票据融资新增8692亿元,同比多增6256亿元。票据融资增加较多,较好地满足了企业流动资金需求,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则支持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企稳回升。

  降准还提高了货币乘数,增加了货币供给。人民银行最近几次降准提高了货币乘数,增强了货币派生能力,货币供给相应增加。今年2至6月,M2货币乘数连续4个月上升,由2月的4.21上升到6月的4.62,上升了0.41。

  降准也增加了银行体系资金供给,银行放贷意愿上升,超额储备率下降。超额储备率由4月的3.27%下降到6月的2.51%,下降了0.76个百分点。降息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刺激了贷款需求。今年4至6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分别新增7079亿元、9008亿元和12791亿元,贷款投放逐月增加。对“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达标的金融机构的降准力度更大,体现了央行定向调控的思路,引导更多资金流向“三农”、小微企业等民生领域。

  (二)社会融资规模逐月增加

  今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8.81万亿元,与近六年来同期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当,比去年同期少1.46万亿元。最近几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逐月回升的,4至6月分别为1.06万亿元、1.24万亿元和1.86万亿元。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中国证券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