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理财

您所在的位置:
双碳战略驱动光伏保险有望突破百亿规模 保险公司强化产品创新与风险管理“提速”
 

  随着国家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绿色保险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此前,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量目标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1%左右,后续逐年提高,到2025年达到16.5%左右。

  业内人士普遍预测,“十四五”期间国内光伏市场将迎来300GW-400GW总装机规模的增长,就占比而言,分布式光伏将至少产生100GW以上的新增规模。照此推测,如果“十四五”期间每年的光伏装机规模新增30GW,相应的光伏领域保险保费规模每年将新增约8亿元,到2030年碳达峰之际,国内光伏领域市场保险规模有望突破百亿大关。

  “尤其是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报送整县推进分布式屋顶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意见》(下称整县推进政策),将很大程度改变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投资运营模式,也给相应绿色保险业务带来新的变革。”一位向记者指出。相比以往分布式光伏发电主要以设备厂商+经销商模式、系统集成商模式为主,在《整县推进》政策出台后,地方政府平台模式日益兴起,即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地方国企、央企纷纷参与其中,一是由地方政府出资直接设立投资机构,二是由地方政府引入或指定投资商设立投资机构,统筹推进县域内分布式屋顶光伏开发。

  在他看来,地方政府平台模式的兴起,有利有弊,好处是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的建筑安装、运营维护等环节都具有更高的操作规范性与品质保障,无形间降低了保险公司因光伏设备建筑安装不过关、质量问题、运维问题所带来的赔付风险,此外地方政府平台能进一步扩大县域范畴内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投保热情以保障自身投资安全,推动绿色保险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其坏处是保险公司通常比较喜欢“分散”的风险,但地方政府平台模式令风险变得相对“集中”,对保险公司的保费风险定价、各类光伏产业风险规避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绿色保险的蓬勃发展,保险产品已涵盖光伏发电产业的诸多风险特征。”大地财险财产险部副总经理谢猛在近日举行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保险研讨峰会”间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是自然灾害风险,其中包括光照不足导致的发电量损失;其次是运维方面风险,比如火灾、爆炸包括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当导致的利润损失,也是保险公司面临的承保风险范畴;第三是建筑安装、质量风险、政策风险等。

  他直言,目前大地保险的光伏发电领域保险解决方案已覆盖光伏产品的整个运营周期,最常见的建筑安装风险已包括雇主责任险、设计责任等;在光伏发电运营期内可能产生的财产损失保险,已涵盖营业中断、光伏组件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等;此外还有太阳能发电的指数保险、发电量不足的补偿保险等。

  在谢猛看来,保险公司要有效化解光伏发电产业的诸多风险,还需整合各方资源。比如在整县推进政策推动下,不少县城的光伏发电设备处于不同安装阶段,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也非常大,令保险公司如何做好精准定价,构成较大的挑战;此外保险公司是通过收取保费来转移风险,在这个过程里,如何与气象专家加强合作,对各地光伏发电量有着更具前瞻性与精准性的评估,从而减轻自身因光伏发电量不足所带来的补偿保险赔付开支增加等,都带来了不小的考验。

  无锡英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辉向记者透露,目前他们正与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合作,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AI技术与区块链技术妥善化解光伏发电产品整个运营周期所面临的一系列不确定性。

  首先,他们会对光伏光资源的数字化探测进行未雨绸缪——整合大量历史、实时的气候数据,结合光伏电站运营所积累的数据优势,对光伏投资收益模型参数做一些前瞻性的矫正,从而令光伏电站的未来收益评估更具透明度与准确性。

  其次,在发电电站实际运营过程里,由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投资比较“小而分散”,因此它很难应用一些非常高精密仪器或非常高频率的线下勘测设备,对光伏电站健康度进行诊断,所以他们正尝试用相对低成本的远程方式开展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质量监控,从而协助保险公司等各类参与者能提前洞察相应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的运营维护风险。

  “目前我们正搭建一套完整的光伏电站资产评估体系,其中包括实时监控、运行评估、系统可用性、当地区域化标杆对比、损失潜在分析等,比如极端气候变化对各地光照状况的影响也会被纳入其中,从而帮助保险公司更好地设计保险产品做好风险管控。”王辉指出。

  大地财险副总裁肖学通表示,目前大地财险已先后参与了25年光伏组建功能衰减与质量保证保险,分布式光伏电站重保、线上平台应用供电站、保险集采方案、江苏户用电站同保等多个项目,还联合科技公司共同打造基于SaaS服务管理模块下的家庭光伏电站保险。目前大地财险正与众多光伏产业、保险机构共建分布式光伏电站“整县推进”生态联盟,结合各方力量进一步有效提升分布式光伏电站的风险管理与风险保障能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整县推进政策带动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持续扩张,很多单个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呈几何速度般增长,保险公司如何做好风险定价与风险管理,又是新的挑战。其中包括当分布式光伏发电站规模达到40万伏,保险公司如何通过有效风险管理与质量管控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以减少赔付压力,如何因光照、施工、组件质量等问题与各方形成风险共担模式以分散自身赔付压力,都是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谢猛告诉记者,随着光伏产业“整县推进”措施的推进,大地保险正联合保险经纪公司推出相关的保险产品,截至目前累计承保的户数超过了3万户,每月新增保户约2000户。

  “在此前分布式光伏发电进入家庭时,我们的保费数据不是很大,但对行业产品和服务积累了不少经验,比如在分布式光伏发电保险(尤其是以户为单位的光伏保险产品)方面,业务赔付率约在42%,大概预算在保险期限结束相关的赔付率还是比较高的。总体来说,除了切入保险产品,更多保险公司还需在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管理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未来光伏式分布发电站的业务推进过程中,保险公司更需聚焦两个方向——一是产品;二是风险管理。”他强调说。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陈植)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