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理财

您所在的位置:
阿里巴巴赴港上市,龙头领涨效应明显
 

  阿里巴巴港股上市首日收涨6.59%,总市值达40122亿港元,荣膺港股股王。面对京东和拼多多的竞争,阿里领头羊地位仍不可撼动。

  早在2007年11月,其就曾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但随后在2012年通过私有化退市;两年之后,2014年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也正是此次赴美上市引发了各大媒体的热议,甚至于时至今日,还有不少美国股民对中概股情有独钟,无疑就是希望能够遇上下一个“阿里巴巴”。

  不过即便是在美股顺风顺水,马云此前也曾表示,如果条件允许会考虑回到香港上市。而这个条件不仅是阿里巴巴自身,很多相关人士认为,至少还将包括港股接纳“同股不同权”的条件。而当这些成熟之后,阿里巴巴也在自己20岁的时候,再次回归港股。在阿里巴巴登陆港股的消息下,有不少网友对阿里此举的动机进行了各种分析和猜想。不过抛开充满光环的“使命感”或者“象征意义”,从最实际的角度来看,阿里巴巴再次回归港股,最主要的诉求显然依旧是“钱”。在阿里巴巴11月发布的财报数据中显示,截止本季度末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高达2341.8亿元人民币,可以说是现金流极为充裕了。而不缺粮草的阿里巴巴此次在港募集巨额,则很难让人不去联想,接下来是否会有大动作了。

  实际上,从此次香港敲钟的名单中也不难看出端倪。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的8位敲钟人里,有7位来自中国,而且主要是公司的核心骨干。而这次赴港上市的10位,则是其从全球各地请来的客户代表,分别来自四大洲8个国家,其中既有电商行业从业者,也有设计师、智能农业工程师、物流分拣师等等,也突出了“全球化”的特征。在这十位代表中,有来自荷兰的Thom Valks,其在飞猪平台上帮助用户进行欧洲旅游规划;榴莲种植商Leron Yee,则在菜鸟全球智能物流骨干网的帮助下,让果园的“猫山王”登上天猫及盒马;马来西亚物联网专家Tan Hanwei,更是在阿里云平台上研发了一套智能农业系统……这些人背后的故事,透露出阿里作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也已经从一开始的电商领域,逐步扩展到了数字金融、云计算、智慧物流等多方面。更加直接的佐证,

  数字技术在商业、金融、物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极大提升不同国家、不同市场之间的贸易效率,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而在本次阿里巴巴成功与香港上市之后,希望喜提巨款的阿里,能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给来自全球的用户们带来更多惊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许昭)


【关闭窗口】